首页>>体育>>田径>>正文

苏炳添将归化混血均击败 他带动亚洲百米提速

2017-08-29 10:59:47|来源:腾讯体育|编辑:赵宇静

  

  北京时间8月29日,是中国飞人苏炳添28岁的生日。苏炳添的职业生涯还在继续、辉煌还在被他续写,最近两年他是亚洲百米速度的杰出代表,卡塔尔的归化选手奥古诺德、日本的混血飞人剑桥飞鸟、萨尼-布朗都还不是他的对手。在苏炳添的带动下,日本男子短跑这几年也呈现出极为繁荣的一面,但迄今为止他们的选手还是没能突破10秒大关。苏炳添最大带动作用,是让人口超过41亿的亚洲看到了我们的速度潜力,除了中日之外的亚洲很多地区,近两年男子百米成绩都在飞涨。

  雇佣兵策略?非长久之计

  1998年第13届亚运会上,日本的伊东浩司以10秒夺冠,并创100米亚洲纪录。而卡塔尔近10多年不断引进非洲裔的黑人选手,这些选手归化之后驰骋亚洲不断创造好成绩。2007年亚锦赛,卡塔尔的弗朗西斯9秒99夺冠并打破亚洲纪录。2014年仁川亚运会,卡塔尔归化运动员奥古诺德以9秒93夺冠,并创造新的亚洲纪录。2015年6月4日,奥古诺德在武汉亚锦赛上以9秒91的成绩获得冠军,并打破了他自己保持的9秒93的亚洲纪录。但从那之后亚洲百米纪录就没有再变动过,奥古诺德这两年也功力大减。

  雇佣兵政策一直饱受争议,如奥古诺德这样天赋很好的短跑选手,突然来到亚洲的确可以很快提升成绩为新主拿到很多好成绩。但奥古诺德这样高水平的运动员所需要的训练保障、后勤保障、康复保障,这些是卡塔尔金主不在意的,这两年奥古诺德频繁受伤病困扰再难出成绩,也是有原因的。而苏炳添的成长模式,是亚洲本土力量的崛起,是国家战略+个人努力的典范。我们的队员能常年受到很好的训练和各种保障,每年冬天能去美国安心学习先进技术提升能力,自然自己的进步就很明显。

  两年前的北京世锦赛,苏炳添男子100米半决赛跑出9秒99,奥古诺德成绩为10秒00,苏炳添以半决赛第九名身份晋级决赛创造历史,亚洲纪录保持者奥古诺德以0.01秒之差被挡在决赛门外。而今年的伦敦世锦赛,奥古诺德因伤赛季个人最好成绩仅为10秒13,距离伦敦奥运会达标标准差0.01秒。

  混血飞人?中国不搞这个

  去年的里约奥运会男子4X100米接力决赛,日本队的第四棒选手剑桥飞鸟让博尔特都惊了一跳,因为剑桥飞鸟的皮肤也比较黑。现在日本队拥有两个混血飞人,18岁的萨尼-布朗个人PB为10秒05、24岁的剑桥飞鸟个人PB为10秒08。当苏炳添本月在伦敦碗站上男子100米决赛的起跑线的时候,这两名日本混血飞人均已经提前在半决赛就遭淘汰。

  苏炳添和张培萌的带动下,亚洲受刺激最大的是本身拥有很强短跑潜力的日本。最近5年时间内,现在的这一批日本男子短跑选手创造了八个可以排名日本历史前15位的好成绩。桐生祥秀两次跑出10秒01,但距离10秒大关还是差那么一点点。山县亮太从2016赛季起连续跑出10秒03(日本历史第6好成绩)、10秒05(里约奥运会半决赛)、10秒06(今年3月澳洲邀请赛)。近两年已经有多达6、7名日本选手能跑今年10秒10。

  日本出现几名混血飞人也不是偶然,这与他们长期的国际化程度和文化特点有很大的关系。其实就是剑桥飞鸟、萨尼-布朗也是从小在日本长大的,接受的是日本田径培养体系的教育。萨尼-布朗现在已经前往美国学习,他今后或许会有更大的发展。但应该看到苏炳添依然是这两年亚洲男子100米跑得最快的飞人,日本同行还集体苦苦在10秒大门外徘徊。

  亚洲,因苏炳添而提速!

  当看到苏炳添这样的亚洲面孔能多次在世锦赛、奥运会的男子百米赛场上扬威,自豪和骄傲的不仅是我们中国人,还有我们整个亚洲。近两年亚洲很多地方的男子100米成绩得到飞速发展,这也是苏炳添带给亚洲田径的一大间接的功绩。

  今年6月26岁的韩国飞人金国营跑出了10秒07的成绩,个人第五次打破全国纪录。值得一提的是这是韩国历史上第一个10秒10以内的有效成绩,日本媒体当时也非常震惊,他们的飞人老是跑步进10秒,没想到韩国人也加入了破10竞争。金国营也参加本月的伦敦世锦赛,而且预赛跑出10秒24获得半决赛资格。当时男子100米半决赛24名选手,中国有苏炳添谢震业两人、日本有三个、韩国有1个、巴林有一个,亚洲选手创历史地多达七人。

  看看亚洲其他地区这几年的男子100米成绩——克莱(Eric Cray)在2015年东南亚运动会上创造10秒25的菲律宾国家纪录;台湾20岁飞人台湾几天前刚创造10秒20的新台湾纪录;19岁的马来西亚飞人凯鲁,去年7月跑出10秒18的马来西亚全国纪录......男子100米项目并非美国、牙买加等地区的绝对专利,亚洲也在苏炳添的带动下提速,未来几年或会有越来越多的亚洲地区的选手跑进10秒10,进而获得参加更高级别国际大赛锻炼的机会。

标签:苏炳添

为您推荐

新闻
娱乐
体育
军事
汽车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