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排球 > 正文
张萍:在幸运和努力中编织自己的别样人生
2020-02-13 08:43:04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张津铭

  国际在线消息: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中国女排的惊天逆转至今让人津津乐道,人们记住了张越红的最后一球,而鲜有人知道,副攻手张萍是当场比赛得分最多的队员。奥运会前临危受命,缺少国际大赛经验的张萍,却在比赛中迅速奠定了自己的主力位置,成为了中国女排的制胜“法宝”。2009年因伤退役后,张萍用学习充实自己的人生,完成学业后便留在了高校任教。从替补队员到奥运会“奇兵”,从专业运动员到完成硕士学业、成为高校教师,张萍在努力和幸运中编织出了属于自己的别样人生。

  “父亲希望我成为第二个郎平”

  关注张萍的人都知道,张萍有两个名字,“张萍”和“张平”:“出生时,起的就是‘平’,爷爷希望我平平安安,父亲则希望我成为第二个郎平,登记的时候用的是‘萍’,就没改了。”

  受父亲启蒙,张萍在很小的时候就接触了排球。还在幼儿园阶段的张萍经常待在排球馆里,看着父亲练排球。热爱排球的父亲也把他的排球梦寄托在张萍身上,去公园游玩时,父亲就有意带着张萍练体能,还在上小学的张萍就进入了学校的排球队。

  而真正进入排球专业队后,父亲更是举全家之力支持张萍的排球之路,“每月只有43元工资的父母却愿意贷款7000多块钱,缩衣节食就是为了给我买一部录像机,用于分析我比赛时的表现以及对手的动作,就跟电影《摔跤吧!爸爸》里一样。”

  虽然父亲希望自己在排球上有所成就,张萍却不认为自己是有天赋的:“小学的时候,我就是一个普通家庭的小孩,我的身高也不是很突出,只是后来稍微长得比较高了一些。”

  因为身高,张萍还差点与排球失之交臂,“刚小学毕业的我还不太长个儿,父亲觉得我不是吃排球饭的,就没有上专业体校。”而张萍初一就读的中学当时只有田径队,所以张萍也练习了一段时间的标枪项目。直到初二,张萍的身高长到了一米八五,才转学进入天津市体校继续学习排球。当时,进体校比同龄人晚的张萍,唯一会的就是扣球,为了跟上进度,她自己只能加班加点、多学多练,这段经历也磨练出了张萍不服输、敢追敢拼的意志力。就这样,张萍一步一个脚印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进入了国家队。

  无意中成为国家队主力 奥运赛场上肩负队友使命

  距离雅典奥运会还有不到5个月的时间,赵蕊蕊在训练时因器材老旧,小腿意外骨折,她的受伤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这也意味着张萍由替补变成了主力。“自己身上好像多了一个使命,就是我的队友,为了我的队友我也要拼尽全力,努力完成最终的目标。”而国际大赛经验不足的张萍,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担心给队友拖后腿的她一天当三天用,奥运赛前的苦练让张萍的身体积累了很多伤病,每次比赛前,张萍都得吃止疼片,缠绷带。

  很快,雅典奥运会的决赛日就到了。当时的主教练陈忠和及当时的两位领队徐利(原排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李全强(现排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给女排的每一位成员打预防针:“对抗俄罗斯队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困难准备,‘面对关键球,血要热眼要红手要黑!’张萍还清楚地记得,决赛日那天阳光很充足,但在前往赛场的大巴中,张萍却紧张得想“喘大气”:“我当时想的是,赶紧闭目养神,让太阳晒一晒我,给我点力量。”

  “没有思想包袱 多赢一分是一分”

  站在决赛赛场上的张萍,用自己的方式做好了“充分的困难准备”:“可能会有暂时的落后,不管后面能不能反败为胜,我都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敢拼敢闯的张萍一直坚信“后来居上”。

  这种信念也让张萍成为了“奇兵”。在前两局的比赛中,中国队0-2落后俄罗斯,此时俄罗斯队队员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神情,仿佛冠军近在咫尺。换场休息时,陈忠和主教练安慰着女排队员们:“不要有任何包袱,最差也是银牌,我们能在奥运会的赛场上,多待一会儿是一会儿,多赢一分是一分”。而张萍也想着,既然已经是0-2了,就不要想太多,努力打就行!最后,张萍独得25分,成了本场比赛的最佳得分手!

  面对胜利时,过于专注的张萍当时还有点恍惚:“我满脑子想着这个球怎么打,怎么跟冯坤配合,打什么战术,而当时我看到俄罗斯队员脸上出现沮丧的神情时,我感觉好像要赢了。”这场比赛是张萍的成名之战,但张萍不爱过多地谈论自己的功劳:“我很幸运,可以参加奥运会,能被大家认识。面对困境的时候,每一位队友都没有放弃,没有我的队友就没有我的成绩。”

  因伤痛退役 女排精神却还在延续

  每个运动员最难过的时刻,并不是输掉比赛,而是跟赛场告别。因为伤痛难忍,张萍在2007年接受了一场手术,当时德国的主治医生告诉张萍,她膝盖磨损程度像70岁的老人家,“我给你做的这个手术大概给你挽回了你10年的膝盖使用寿命,希望以后你能合理使用自己的膝盖。”麻药的劲儿还没有过,张萍什么话都说不出来,心灰意冷的她什么话也不想说了。高强度训练会让她的膝盖超负荷,为了她的健康,她只能告别排球了!

  很快,张萍坦然接受了这个现实,多年排球运动的经验和老女排留下的精神教会她,不要沉溺在低谷的情绪里,不要放弃,“要认真准备好下一场球”。于是,还在病床上的张萍就致电中国运动员教育基金会,希望有老师可以帮助她学习英文。

  一边康复一边学英文的日子里,张萍也一直思考着,退役后的自己该何去何从。“我和应届大学生相比,除了会打球之外,其他的我都不会。”思前想后,张萍决定重回校园充实自己,计划去美国读书的张萍考虑到,父母在不远游,便选择了去香港继续学习体育科学和体育教育。

  而在香港求学的第一天,就让张萍充满了失败感。开学第一课是全英文PPT、广东话授课的统计学,身为北方人,彼时仅有初中二年级英文水平的张萍,既听不懂也看不懂。在三小时后的小测验上,她除了名字别的都不会写,而身边睡了一整堂课的同学5分钟却答完了。

  随之而来还有校排球队的邀约,“我可是前中国女排队员啊,排球是我强项啊”,张萍本以为可以靠排球找回自信,但她的腿伤没有完全恢复,比赛输了。学业、排球双“失意”,她对自己的选择产生了怀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坚持下去!这时张萍又想到自己的排球经历“打球的时候,努力不一定成功!但读书是只要付出,知识就能变成自己的!”张萍凭借着这股不服输的劲头,完成了本科和研究生的学业,也顺利地留在高校做一名教师。

  虽然离开了排球赛场,但在面临退役的低谷中,或是求学上遇到挫败,女排精神一直鼓励着张萍,越努力越幸运的张萍也在校园里继续为排球做贡献、继续传承着女排精神:“希望我的学生可以因为女排精神的鼓舞,在人生道路上更加坚强。在他们最困难、最绝望的时候,可以想起,好像某位老师曾经跟他说过的某些故事,让他觉得现在的他没有那么艰难,一切都可以挺过去。”

标签: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