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冰雪 > 正文
“冬奥之声”探营“双奥之城” 多语种网红主播带货“冰丝带”
2020-08-10 13:52:33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喻露

  国家速滑馆外景 摄影:王悦阳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王悦阳):8月7日,“冬奥之声”全球传播活动探营冬奥系列采访移师北京冬奥会北京赛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多语种网红主播以及国际在线记者通过直播和录播相结合的方式,分别用豪萨语、印地语、泰语、德语、土耳其语、俄语等,对正在建设中的国家速滑馆进行了多语种采访报道。

  北京国家速滑馆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宋家峰、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总体规划处副处长李亮、国家速滑馆体育工艺制冰工程专项设计负责人马进、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遗产处处长刘兴华向多语种网红主播和国际在线记者介绍了国家速滑馆可持续性、低碳环保和二氧化碳制冰等建设亮点,以及如何继承发扬2008年北京奥运会遗产等方面内容。

  可持续发展理念让“夏奥”遇上“冬奥”

  国家速滑馆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标志性场馆,采用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模式建设,由政府出资人代表国资公司和社会资本方首开联合体强强联合,组织国家速滑馆公司承担项目的投资、建设、赛时保障与赛后运营。预计将于今年内建设完工,届时可容纳约12000名观众现场观赛。

  场馆外立面由3360块曲面玻璃单元拼装而成,每一块玻璃都有不同的弯曲弧度,幕墙外有22条高低盘旋、环绕飘舞的“冰丝带”。其设计灵感来自速滑运动中选手在冰面划过时留下的丝带状痕迹,呼应了场馆的主要功能,也寓意选手如丝带般翩翩起舞,展现出最美的英姿和风采。

  据北京国家速滑馆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宋家峰介绍,国家速滑馆的建设工作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设计、建设、运行全过程期间践行绿色、可持续理念,是绿色建筑三星级的体育场馆,将人性化服务与资源友好型、环境适宜的综合性有机结合,力争打造绿色场馆的先行者、绿色建筑的引领者、绿色运营的实践者。

  在总体规划选址方面,国家速滑馆充分利用奥运遗产和既有资源功能空间。据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总体规划处副处长李亮介绍,作为北京冬奥会唯一新建的冰上运动类场馆,其规划选址采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曲棍球、射箭临时场馆用地,在建设过程中完整保留了东侧原有8000平方米绿地树林和西侧绿化面积,充分保护了场地内原有生态系统,使整个场馆区与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融为一体。对奥运场馆用地再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让“夏奥”和“冬奥”在此完美相遇。

  在建设施工设计方面,低碳、环保、可持续的宗旨也贯彻始终。国家速滑馆是世界上最大跨度的正交双向单层马鞍形屋顶的体育场馆,荣获第十三届“中国钢结构金奖”及“中国钢结构金奖年度杰出工程大奖”。馆顶采用198米长,124米宽的正交双向单层马鞍形索网,使工程用钢量大幅降低至传统钢结构的1/4,并全部使用国产高钒密闭索。

  环境友好的同类项目标杆

  有别于以往冬奥会冰上运动类场馆,国家速滑馆是全球首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的冬奥大道速滑场馆,拥有目前中国最大的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系统。超过12000平方米冰面采用分模块控制单元,可以将冰面划分为若干区域,根据不同项目分区域、分标准进行制冰。事实上,国家速滑馆已成为未来同类项目的标杆。

  据国家速滑馆体育工艺制冰工程专项设计负责人马进介绍,二氧化碳是天然工质,环境友好度高,其臭氧消耗潜值(ODP)为零,全球变暖潜值(GWP)为1(目前常用的氟利昂类制冷剂如R404A的GWP值则高达3850),制冷系数(COP)相比较传统系统更高效。制冷过程中产生大量高品质余热通过冷热联供一体化设计可进行回收利用,用于场馆的热水、浇冰、除湿等场景,可以实现超过30%的能效提升,预计每年可节省用电超过200万度。而相较于乙二醇,二氧化碳对冰面质量的把控也更有优势。经模拟分析,采用二氧化碳制冷,有把握实现冰表面温差不超过0.5℃,利于运动员创造更好成绩。

  北京冬奥会后,国家速滑馆将被打造为集“体育赛事、群众健身、文化休闲、展览展示、社会公益”五位一体的多功能国际滑联卓越中心,不仅可以举办短道速滑、冰球和冰壶等各种冰上赛事,还将向公众开放,同时为多达2000人提供多样化的室内和室外娱乐活动,成为北京市民聚会的体育运动多功能场馆。李亮表示,国家速滑馆的内部和外围场地的规划设计是完全兼顾冬奥会和赛后使用需求的,赛后几乎不用拆改就可以投入日常运营。

  “双奥之城”得天独厚的奥运遗产

  8月8日是第十二个全民健身日,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纪念日。北京作为全世界唯一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即将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双奥之城”,拥有得天独厚的奥运遗产。在结束了对国家速滑馆的采访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多语种网红主播以及国际在线记者转战奥林匹克塔,与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遗产处处长刘兴华对话交流,继续了解北京冬奥会对2008年奥运会遗产继承与发扬的相关情况。

  刘兴华介绍说,2008年奥运会的奥运遗产,为北京冬奥会的申办奠定了坚实基础。很多2008年奥运会场馆通过改建等方式服务冬奥会,也将在北京冬奥会中继续“发光发热”,北京赛区13个场馆中有11个是利用北京2008年奥运会场馆遗产。

  即便是国家速滑馆这样的新建场馆,其规划选址所采用的,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曲棍球、射箭临时场馆用地,其所处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更是2008年奥运会留给北京的宝贵遗产,自建成之日起,始终为当地居民健身、娱乐和休闲等活动提供了极大便利。

  作为曾经2008年奥运会的组织工作的“双奥人”,刘兴华还认为,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大国的崛起,提高了北京和中国的知名度,吸引更多中国人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也为北京的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文明的提升、环境改善和科技进步等方面的发展提供了助力,让全社会对志愿服务精神和助残意识得以全面提升。北京冬奥会不仅将为中国积累大型冰雪赛事的举办经验,将进一步提升大众对冰雪运动的认识,全面普及冰雪运动,激励更多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促进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建设,同时,通过冬奥筹办将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促进城市转型升级,全面改善京张地区生态环境,加速冰雪产业和旅游业发展,还将带动高铁、高速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升级,加速5G、8K、云技术、智慧观赛、无人驾驶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科技进步。

  “冬奥之声”全球传播活动由北京冬奥组委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举办,将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境内外社交媒体平台、海外城市落地广播、多语种网站、多语种APP客户端等渠道进行系列宣传,及时回应国际社会对北京冬奥会筹备情况的关切,精准讲述冬奥筹办故事,生动展现冬奥筹办最新成果。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多语种网红主播此前已走访北京冬奥组委办公区、首钢园区及首钢滑雪大跳台,接下来还将以北京冬奥会可持续发展为主题,陆续探营北京赛区、延庆赛区和张家口赛区,并通过海外社交媒体直播、Vlog以及图文报道等多语种、多终端形式面向国际社会进行系列介绍,让全世界共同了解、共同期待北京冬奥会。

标签: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