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冰雪 > 正文
王春露:“冰雪基因”融入骨血
2020-10-21 09:32:40来源:中国体育报编辑:喻露

  9月21日,因疫情停课8个月之久的中国冰球运动学院进行了新学期的开学典礼,在冰场上进行了庄严而激动的开学第一课。作为冰球学院院长,王春露把院徽佩戴在每一名学生的胸前,希望他们能够珍惜学校的荣誉,努力学习,刻苦训练,争取为国争光。

  “中国冰球学院的责任使命是什么?我们培养冰球的火种,然后向全国播撒。”王春露说,“很多冰球孩子在12岁升入中学之后因为各种原因离开这个行业了,冰球学院建院的初心就是把这些喜欢冰球的孩子、在冰球项目上有发展潜力的孩子承接起来。我们向全国的大学培训输送冰球运动员,不只是北京体育大学,还要联合更多开设冰球专业的大学,向他们输送人才。相信用不了几年,我们就可以建立全国大学生冰球联赛了。”

  近些年,从短道速滑运动员退役之后的王春露做过很多工作,头衔也换了很多,但从未离开冰雪领域。“我从9岁开始滑冰,29岁正式退役,在长达20年的运动员生涯里,冰雪基因早已在我的身体里了,我对冰雪的感情是割舍不掉的。”王春露说道。

  王春露1978年出生,1995年首次参加全国冬运会就在短道速滑1000米比赛中打破了世界纪录;在同年举行的世锦赛上,她又夺得500米、1000米和3000米接力三项冠军和个人全能亚军,17岁的“天才少女”王春露一战成名,跻身世界短道速滑项目顶尖选手之列。500米是王春露的强项,她先后在3次世锦赛和2次世界杯的500米决赛中封后。而更被熟悉短道速滑的老冰迷们津津乐道的,则是当年叱咤冰场的中国“四朵金花”,作为接力队员,王春露和队友们合作共夺得了5次世界冠军,与杨扬、杨阳、孙丹丹缔造了“四朵金花”时代。

  当时,“四朵金花”在单项和接力项目中以“中国军团”的形象成为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盐湖城冬奥会,在王春露的配合下,杨扬为中国代表团夺取了冬奥会的第一块金牌,王春露获得了铜牌。虽然自己没有实现中国冬季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但是能在赛场上见证队友的历史性时刻,让王春露遗憾中感到了欣慰。

  2006年都灵冬奥会之后,王春露退役了,用她自己的话说是“滑不动了”。尽管多次获得世界大赛金牌,但王春露始终与奥运金牌无缘,这也成为王春露心中一个永远的遗憾。“遗憾也是一种美吧。”退役时,29岁的王春露用这句话总结了自己的运动员生涯。

  退役后的王春露依然没有离开冰场。2006年5月,王春露成为中国短道速滑队副领队。她渴望着在自己的呵护下开放更多的“新金花”,并在2010年2月温哥华冬奥会见证了中国短道速滑女队包揽四枚奥运金牌,其中3000米接力金牌更是弥补了几代运动员的梦想。

  有成就也有很多不容易。回想当年往事,王春露说:“到了我这个年龄,真是可以说干了一辈子冰雪了。一路走过来,我觉得有很多不容易的地方,但我始终坚信就是我不会离开,我永远会在冰面和雪场上,也很感谢国家体育总局给我这样的平台。”从大众冰雪部到冰球运动学院院长,王春露在冰雪的道路上越走路越广。“我经历了很多个部门,从短道速滑、速度滑冰,后来到大众冰雪、高山滑雪、单板滑雪,然后又到冰球,也接触过冰壶,我就开玩笑说,以后再派我去花样滑冰就全了。”

  如今王春露变身为冰球人,感受到了冰球运动的魅力以及责任。开学仪式上,王春露提到最多的也是责任与担当。“为什么我们开学第一课的主题叫‘冰球小将的理想与担当’?我们想告诉孩子们,每个行业都有英雄,每个人都有理想,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一份自己的担当。希望通过开学第一课的仪式感,让孩子们感受到中国冰球学院对他们的重托,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感受到身上的使命和担当。”

  多领域的接触,也让王春露深有感触,“每个行业、每个运动我觉得都既有它独特的地方,也有相通的地方,所以在每个领域我都觉得并不陌生。做大众普及工作,我策划了上百场活动,就是希望把这个工作做得欢乐;现在我到学院也是一样,我一边学习,一边也在提升自己。”(转自10月21日《中国体育报》01版)(田洁)

标签: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