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抱怨裁判 不如学习规则
里约奥运举重比赛,解说嘉宾一句裁判“脑子进屎”的批评,呼应了几天来网络上的义愤填膺。那么除了骂,还有没有更优雅些、更专业些的做法去批评裁判,甚至转变不利的裁判呢?
我们的建议是,在网络上看到有关指责裁判执法不公的文章后,请先问自己三个问题:第一,自己看比赛了吗;第二,自己了解规则吗;第三,能够区分误判和针对性判罚吗?
比如女子举重53公斤级黎雅君的失利,原因并非流传中的“举重提示板错误”,而是仲裁判黎雅君犯规。组委会有通知未尽之责,但问题的关键还是出在中国队教练的身上。
比如女子帆船卫冕冠军徐莉佳遭罚取消成绩,不是一个裁判拍脑袋的结果,而是赛事仲裁委员会在8日晚开会讨论后得出的结论。
比如男子举重77公斤级吕小军错失金牌,对手哈萨克斯坦选手拉西莫夫举起了214公斤的重量,超乎了中国教练组的意料。在央视转播担任解说嘉宾的张国政,纠结于拉西莫夫没有站定,裁判就给了三盏白灯。虽然追求正义没错,但在那种场合,将责任推到裁判身上,除了显得不大气,对运动员和舆论也是一种负面的影响。
比举重和帆船的兄弟姐妹更冤的,是这次的体操和拳击。这涉及另一层级的问题:这一项目的潜规则由来已久,每逢大赛开骂就能解决问题吗?
体操女子团体预赛,抽签决定中国队资格赛早场出赛,结果遭到压分。世锦赛高低杠冠军范忆琳无缘决赛,遭遇压分的还有平衡木项目的商春松。昔日体操冠军刘璇吐槽说,“虽然早场是会压分,没想到压得这么死,赶上中国跳水队的压水花了。”
业内人士介绍,体操在早场亮相会被压分,已经成了多年潜规则。那么,中国体操培养出了那么多的世界冠军,是否也该在培养国际裁判和技术官员上、在国际体联争取地位方面多下功夫?公正从来不是靠别人施舍,而是需要实实在在的话语权。
一个鲜明的对照是,此次里约奥运会体操比赛,只有一名裁判员来自中国。
再说说男子49公斤级的拳击比赛。吕斌被判点数不敌肯尼亚老将瓦瑞,赛后泪洒赛场,引发轩然大波。专业人士的普遍意见是裁判对吕斌打分过低。
对此魏纪中撰文表示,“作为体育大国和强国,我们在技术上也要有一定的话语权。我们不是用权为本国运动员谋利,而是要制止偏向,消除偏见,主持正义。这主要表现在规则上的公平和裁判尺度掌握上的公正。
为此,我们在国际体育组织中要有人,那种懂外语而又熟悉技术的人。我记得在排球上有已故的马奇伟先生,国际排球规则的修改都要经过他。还有我们的楼大鹏先生,他是国际田径联合会比赛中的权威,大家得听他的。没有有话语权的人就容易吃亏。
话语权很重要,却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比如赛艇,据介绍整个中国的国际裁判仅有10人。帆船的国际级裁判更是凤毛麟角,如何能在话语权方面争到上风?
落实到拳击被黑的问题,还有另一个角度的问题:吴经国主导的国际拳联改革,是否得到了中国体育界的积极响应?中国在国际拳联是否拥有持续的话语权、领导权和影响力,保证对裁判的影响和参与对规则规程的制定?中国拳击界对奥运会拳击比赛的新规则是否有充分的认知?这些问题解决好,才是未来中国拳手不受欺负的基础。
对照的例子是排球引入鹰眼挑战系统的改革。这次中国唯一的里约裁判刘江介绍:“在排球比赛中高科技的运用,减少了运动队和裁判员之间的争议纠纷。从2012年世俱杯到去年世界杯,只要有‘鹰眼挑战系统’的比赛,没有一场出现过投诉。里约奥运会赛场上当然少不了高科技,要求裁判员‘是什么就吹什么’。”
所有的“被黑”,背后都有各自的故事,只是在互联网和自媒体如此发达的时代,怨天尤人的信息可能更容易引发共鸣和传播。只是在发泄、怒骂裁判之前,请先问问自己本文前面提到的三个问题,再“开炮”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