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纪录的“摩尔定律”何时能破?
8月12日,埃塞俄比亚选手阿亚娜赛后在成绩显示屏旁留影。当日,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子10000米比赛中,埃塞俄比亚选手阿亚娜以29分17秒45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并夺冠。 新华社记者李明摄
新华社北京8月16日体育专电(记者李华梁)里约奥运会田径比赛开赛仅四天,三项世界纪录已经被打破。世界纪录经历“里约滑铁卢”让人不禁好奇:“更快、更高、更强”有没有终点?人类的极限究竟在哪里?
用“风雨飘摇”来形容里约奥运会上的世界纪录一点不为过。以田径为例,由中国名将王军霞创造的女子万米世界纪录沉睡了23年,来自埃塞俄比亚的阿亚娜一下子就将其提高了14秒多。美国名将迈克尔·约翰逊男子400米世界纪录也被南非人范尼凯克提高到43秒03,约翰逊创造这个纪录还是17年前。随后的比赛里,波兰选手沃达尔奇克打破了女子链球世界纪录。
里约奥运会的泳池中、举重赛场上,选手打破的世界纪录更是让人应接不暇。可其实如果在更长的时间单位上来考量这些世界纪录,整体上世界纪录被破的数量和幅度都是在放缓的。一个世纪前男子百米纪录就已经达到了10秒6,到如今仅提高了一秒左右。
但不论局部的快还是整体的慢,人类的身体机能终究是有极限的,即便是经过了这么久的进化,血肉之躯依然有着能力边界。仍以男子百米为例,科学研究显示,距离目前人类这种身体结构所能达到的极限,也就剩下零点几秒的提升空间。
人类运动成绩的提高与计算机芯片的发展有几分类似。芯片产业界元老戈登·摩尔在1965年提出:芯片的性能每约两年就会翻一番,这被称作“摩尔定律”,该定律在过去半个世纪中一直有效。今天的电脑,性能不但远胜祖宗“埃尼亚克”,也超过了20年前的超级计算机“深蓝”。
然而摩尔定律近年来疲态尽显,芯片的工艺已经逐渐接近硅晶芯片原子极限,一堵“墙”就在前方,怎么办?调整架构、发力多核……各种各样的方法被提出,以避免“撞墙”,量子计算机等新技术也被寄予厚望能绕过这堵“墙”。
可回望人类自己,我们几乎没有退路,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几百年后,第N届奥运会上,很有可能一个世界纪录也打破不了,媒体报道甚至或许会出现“沉睡百年的男子百米世界纪录”这样的语句。
诚然,打破世界纪录的瞬间确实充满快感,也体现了人类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但从另一个角度讲,体育运动诞生至今,重在参与享受过程也是驰骋赛场的一大要义,世界纪录终究只是几个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