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大魔王"告别 李晓霞:记得我的正能量
中国奥委会官网讯 索尔亚回向中路的一板反拉球,将丁宁和刘诗雯的身影向两侧撕拉开,不过随着这颗球掠过球台向地板砸去,这两个身影瞬间又合在了一起,高举双手、张臂拥抱——中国女乒3-0横扫德国队卫冕乒乓女团冠军。此时,一旁的李晓霞一边笑着和孔令辉说话,一边慢慢蹲下去收拾着背包。以一块团体金牌结束她的职业生涯,这是遗憾,也是圆满。
7岁开始练习乒乓球,过人的天赋和刻苦踏实的训练让她进步飞快。在全国锦标赛上一举拿下女单冠军时候,李晓霞14岁。2006年,18岁的李晓霞随队获得了第48届世乒赛团体赛冠军,这也是她获得的第一个世界大赛金牌。
2008年,年轻的李晓霞没能获得参加北京奥运会的机会,这一年也是她职业生涯的一个低谷。2008年年底,总决赛首轮即遭淘汰。2009年年初,当时被认为是“准第三单打”的她直通横滨第一阶段以第7名收场,连后面的两站海湾公开赛都没去成。横滨世乒赛半决赛上她输给了郭跃。整整一年,李晓霞都在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质疑。但她一直告诉自己,只要坚持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终于,2010年,李晓霞强势回归了。她率领鲁能女团3:1战胜了大同女乒,捧起了象征乒超女乒最高荣誉的“凤杯”。
4年前的伦敦奥运会她满载而归,收获了个人和团体的两枚金牌。2013年的世乒赛的夺冠使她实现了大满贯。今年28岁的李晓霞,已是奥运会的“两朝元老”,最终她以一金一银的战绩完美收官。
是站在对面的彼此 也是最好的“宁霞”
四年之前,面对裁判对发球的无情判罚,含着泪水的丁宁经历了一场日后反反复复纠缠着她的伦敦梦靥;四年之后,同样的决赛,同样的对手,同样的眼泪,却是不同的结局。
里约奥运会的女乒决赛,相比起丁宁最终以4-3逆转如愿夺金,俯身痛哭的激动,李晓霞的神情,却像是远在镜头之外一样不显山露水。或许她从此刻站在里约赛场上的丁宁眼中看到的那份坚定,看到了四年前熟悉的自己——赛场上,她俩是站得最近的人,但必须离得最远。两个最熟悉的对手,携手走上了世界最闪耀的赛场,这场比赛,不论谁输谁赢,都不会埋没另一方的伟大。
比赛必会分出输赢,但能拥有一个伟大的对手却是一件幸事。李晓霞曾经说过:很多年以后,人们会记得那个时候有那么优秀的两个人……这两个人承包了一个叫"宁霞" 的时代,全世界最好的宁霞,运动生涯一路相爱相杀走过来,是对方最伟大的对手,成就自己也成就了对方。英雄惜英雄,这些年来的风风雨雨只有宁霞最懂彼此。
“请记住李晓霞的正能量”
里约奥运女团首轮比赛李晓霞对阵韩莹,干脆的球风没有给对手留下任何机会,3-0拿下,李晓霞给中国队开了个好头。看着队友丁宁和刘诗雯稳定发挥战胜对手后,李晓霞微笑着蹲下收起了球包,默默结束了自己职业生涯最后一场比赛。女团决赛三名女将打出了新高度,赛出了中国特有的坚韧不拔的精神,4年的辛苦付出和汗水只为这一天的比赛,期间的努力可想而知。
完成女团决赛后,李晓霞在社交平台发文,表示自己离开征战多年的乒坛:“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感谢国家培养我,我也竭尽全力得回报给国家了,我站好国家队最后一班岗,虽然有些遗憾,那是为了以后更好的生活,人生不可能都是美好的,遗憾也是美,我笑着面对,感谢乒乓球让我拥有这么多,四年时间很快,这四年经历了很多,让我不断的在成长,有过委屈,有过自豪,有过放弃,有过心寒,伤病带给我太多负担,每天的疼痛,让我难以坚持,眼泪只有自己往肚子咽,但最终我都走过来了,感谢一路折磨我的人,我们都在共同的成长,感谢大家一路的支持和陪伴,请你们一定记住李晓霞在球场和球场外带给大家的正能量,希望大家继续支持我们国球,祝愿我们球队越来越辉煌。ps:我是一名党员,祖国荣誉高于一切,如果队伍还继续需要我,在我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家人也支持的情况下,我还会义不容辞的回到这个光荣的组织里。”
技术高超且全面、气场强大有杀气,心理素质过硬、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李晓霞绝对是当今女乒的标杆。她的坚持和沉稳给了队内很多队员以支持,定心针般的她,让人放心,让人自豪,想到她背后多年付出的努力,更让人心疼、动容。
如果要速写一副新一代“大魔王”李晓霞的画像,一定不能缺了她那凌厉的短发和锐利的眼神。然而当她同丁宁、刘诗雯一起站在乒乓女团冠军领奖台上,胸前戴着那枚沉重而闪亮的金牌,笑容却像是从未有过般温柔。
九个姑娘挤在窄窄的冠军领奖台上,亲密无间地冲着镜头灿烂地笑着,满足与喜悦填满了整个画面——这也许是李晓霞在奥运赛场上给我们的最后记忆了,如今,这个新一代的“大魔王”将要退役,变成另一段久久流传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