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幸不代表不行 残奥会选手用行动淡化苦难悲情
对他们而言,不幸并不代表不行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用这话来打量残奥会赛场,的确,每个运动员的背后都有催人泪下的故事,令人唏嘘的磨难。造化弄人,命运不公,残缺的肢体就在诉说这样的不幸。
但当你面对面地接触残疾人运动员,所感受到的并非生活的悲情。相反,他们的笑容和坦诚,让人觉得再去渲染苦难都有些一厢情愿。在这个社会中,残疾人并不希望别人觉得他们要依靠“既不幸,也不行”而生活下去,他们更想表达的意思其实是,咱们都是一样的人。正如里约残奥会开幕式反复强调的主题——每个人都有一颗心,残疾人身体是有不便,但内心世界是否健康、饱满,更能决定一个人是否有机会去实现自我价值。
坐在轮椅上的游泳运动员张丽,笑呵呵地向记者描述教练当年是怎么“把自己扔到水里去的”;走下赛场的乒乓球选手冯攀峰,兴致勃勃地说起上学的事;举重女将谭玉娇直言自己是个“要强的人”,“体育让我的内心强大”。
他们对体育感恩,对国家感恩,在直面身体障碍的同时,对生活抱有务实的憧憬,并希望能积极去争取实现。
这样的人生态度,谁能说他们的生活不健康?
2004年在雅典,我第一次采访残奥会,有个细节记忆犹新。当一名举重选手拿到冠军后,想告诉家里这个喜讯。我拿出手机递给他,拨通之后,他泪如雨下。他们希望通过体育改变命运的愿望如此强烈,在社会对残疾人群体还未能普遍摆脱“另眼相看”的态度时,这样的愿望可以理解。
这样的愿望如今依然强烈,但同时,现在的残疾人运动员无疑更为阳光开朗,更为自信独立。他们相信拼搏可以改变命运,也希望尽力去充实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我们是不幸,但不代表不行。”在残奥会的赛场上,残疾人通过体育非常直观地传递给人们这样的讯息。
如果你因此有所触动,是否也可以从自己的印象里做出些改变了?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记者/薛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