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群燕眼中的“围棋四化建设”
新华社呼和浩特9月27日体育专电(记者 王春燕)“我其实是个生意人,平时喜欢围棋。2007年我们注册了青岛围棋协会,从刚成立时整个青岛市只有三家围棋俱乐部,发展到现在已经有60多家俱乐部、300多名老师。”
仅用寥寥数语,青岛市围棋协会主席刘群燕就将围棋运动在青岛市这些年的发展勾勒出来。在他看来,正是因为群众基础好、学围棋的人多,青岛幸运相伴队才能够在刚刚结束的2016全国围棋之乡业余联赛乌海分站赛中拔得头筹,率先获得晋级决赛的资格。
作为一个热爱围棋的生意人,刘群燕谈得更多的是“围棋的生意经”,或者说如何推广围棋的理念和想法。
“我在5年前就提出了青岛市围棋发展的‘四化建设’目标:围棋普及的校园化、围棋推广的社区化、围棋娱乐的家庭化、围棋发展的产业化。”刘群燕笑着解释道,首先充分利用校园,让更多的人接触围棋文化;其次充分利用社区,让俱乐部进社区,让学围棋更便捷;第三是鼓励孩子的家长学围棋,一家人可以在棋盘上交流切磋;最后就是围棋俱乐部发展要走产业化道路,要自己养活自己。
出生于1963年的刘群燕直言自己知道围棋、了解围棋是从上世纪80年代聂卫平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上的胜利开始的。“聂老的11连胜和女排的五连冠一样,在当时是一件很大的事。当时我们在围棋盘上赢不了日本,很憋屈,聂卫平能赢,特别鼓舞精气神儿,特别振奋人心。”
刘群燕说,当时周围的人都不会下围棋,但是大家都想学,买一副棋:棋盘是塑料纸,正面是棋盘、背面是规则;棋子是玻璃做的。“三五个人聚在一起,你学了几招,他学了几招,互相琢磨,互相切磋。”他说。
在刘群燕看来,现在学习围棋的条件好多了,但“围棋热”背后的功利心恰恰是应该警惕的。“现在学习围棋的教材非常丰富,手段也很多,高水平的老师也很多,但为了考段位、单纯为了棋盘上的胜负而学围棋的功利心是不可取的。”
围棋远不止棋盘上的胜负,或者考到什么段位那么简单。刘群燕说,围棋对弈是竞技性的,但是学习围棋不一定非要走竞技之路,如果围棋能成为一个孩子一生的爱好,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难道不是更好吗?
青岛市围棋协会从成立之初就将目标锁定在了培养青少年对围棋的兴趣爱好上。刘群燕说:“刚开始没有老师,我们就想到了幼儿师范学院,我们免费给未来的幼儿园老师教围棋,他们到了工作岗位以后,就可以给孩子们教围棋了。现在,青岛幼儿师范学校常年开设围棋选修课,每个学期都有。”
通过围棋进校园活动和围棋俱乐部的蓬勃发展,早在2010年,青岛市所有的市辖区和所辖的县级市已经实现了围棋俱乐部的全覆盖。
“围棋的美感在于胜负都在瞬息变化之间,不可预见,就是要捕捉到那个突然出现却又可能稍纵即逝的机会。围棋如此,人生亦是如此。”刘群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