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俱乐部生存之道 除了钱什么更重要?

2016-10-18 11:22:03|来源:新华社|编辑:张津铭

  新华社北京10月17日新媒体专电 题:足球俱乐部的生存之道:除了钱,更重要的是啥

  新华社记者公兵、王浩宇

  15日,青岛中能从中甲降级!有人哭,也有人笑——同日,保定容大和丽江飞虎进入中乙决赛,这意味着它们将升入明年的中甲联赛。

  记得青岛中能还在中超联赛时,一度排名前六,但是后来每况愈下,2013年从中超降级。降级初始,中能还想着尽快回到中超,但是2014赛季最终排名第五,无缘重返中超,2015赛季排名第七,离冲超越来越远,2016赛季更是一落千丈,再度降级。

  1993年成立的中能俱乐部三年内两度降级的教训是什么?中甲新军应当从中汲取怎样的经验?记者的观点是:无论有钱没钱,有人没人,职业俱乐部一定要有清晰的定位,要充分了解职业联赛的残酷性,要有长远的规划,才能获得持续性发展。

  就联赛本身而言,升降级制度无疑是良性的,既保证了必要的竞争,给不同级别的联赛注入新鲜血液,又再一次证明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有实力、有财力,往往能上,但也不尽然,比如今年的中甲,多家俱乐部投入巨大,但进入冲超序列的也只有权健、智诚和黄海三家。对于那些资金并不充沛的中小俱乐部,该怎样打造自己的特色、在足球“江湖”里前行?

  2014年可谓是中国体育的一个分水岭,国家利好政策如国务院46号文件出台,足球改革处于前期调研和酝酿阶段。这一方面给足球俱乐部、从业者带来了更多希望,增加了这个行业的热度,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准入门槛。尤其是《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在2015年出台后,各方涌入足球行业的积极性大为提高,烧钱之举频频,最明显的结果就是国内球员身价暴涨,标王价码不断翻新,甚至逼近亿元。

  

  国脚身价水涨船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包括中能这样的属于私企性质、财力并不十分雄厚的俱乐部在这场资本竞争中不堪重负,只能转移发展重心,比如延续培养青少年人才、大力发展校园足球的思路,一方面为俱乐部选拔人才,另一方面从长远角度着眼包括培训等板块在内的足球产业。

  目前该俱乐部U11-U19年龄段梯队建制完备,校园足球合作学校已达120多所,累计培训学员达十多万人次,王子铭、王秀福、钟义浩等年轻新秀就来自中能青训。不过,就职业足球而言,青少年与成年球员毕竟是两个层面,缺乏足够的财力支撑,没有足够优秀的球员,再加上管理等方面的原因,中能降级并不十分令人意外。

  电影《天下无贼》中,演员葛优说的一句话令人感触颇深:“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这句“至理名言”适用于包括足球在内的各行各业。记者认为中能两度降级反映的深层次问题,还是中国足球人才严重匮乏。

  为什么缺乏人才?与此前中国足球急功近利、缺乏完善的青训体系有莫大的关系,这方面的言论已经很多,不再赘述。而正是缺乏人才,才导致了不少俱乐部花大价钱买外援、购内援,经营成本尤其是人力成本飙升,这给俱乐部尤其是中小俱乐部带来了很大压力。你不可能要求所有俱乐部都像广州恒大那样一掷万金,这就决定了中小俱乐部必须要有自己的玩法。

  在这一点上,年初升上中超的延边富德堪称典范。俱乐部总经理于长龙主张,像延边这样的小俱乐部就应该注重特色:“第一,做好基础,我的梦想是在延边建一个足球产业园。第二,人才要培养好,现在足球所缺的人才是全方位的,比如高级经理人才,高级管理人才,高级经纪人,还有教练、运动员等,我一直期待中国能出现一个高级培训机构,能为中国足球培养更多的人才。”

  正是基于这一思路,延边在大力培养自己的球员,其外援身价加在一起可能还不如其他俱乐部一个队员。于长龙说:“我们只引对的,不引贵的,外援要适合我们俱乐部的打法。中超队伍里,其实不少国内队员身价要比国外优秀队员身价还要高。可能未来几年这种现象会越来越猛,因为我知道,93、94、95、96年出生的运动员,未来几年里将是中超的主力军,这里面像武磊(上海上港球员,91年出生)这一代球员那么优秀的不是很多,不过我们延边在93到96年龄段,起码有六七名(不错的球员),虽然他们没有武磊那么强,但是打中超还是可以的。”

  延边本赛季的投入大概在两亿左右,这肯定与一些富豪俱乐部十亿左右的投入相去甚远,但是有着清晰定位和发展思路的延边硬是在中超站住了脚。这其实可以给许多俱乐部未来的发展带来启示。

  有钱投入足球一定是好事,但钱不是万能的,长期来看,首先要解决从无序到有序、从不合理到合理的问题。同时应当利用资本搭建的平台渗透到青训领域。此外,只有越来越多的俱乐部找到自己的定位、方向,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整个联赛才会更加健康,俱乐部的未来发展才会更加有可持续性。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