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媒盛赞许家印构想 称新政让80亿中超前途难卜
恒大投资人许家印(资料图)
在各家球迷满心期待新赛季中超开赛的日子里,中国足协15日抛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倍感震撼的决定——2017赛季,中超外援出场将仅限3人(含“亚外”)。除此之外,针对U23球员的出场频率,中国足协也要求,每场比赛必须有两名23岁以下球员进入18人名单,其中要求有一名23岁以下球员首发出场,另一名球员替补出场。
据了解,中国足协已经将这一政策以书面形式通知到各家俱乐部。具体对外正式公布时间,有可能在17日召开的全国足代会上。
解读“亚外”时代或终结
前段时间,中国足协曾向中超各俱乐部下发了一份调查问卷,探询中超俱乐部对于中超外援注册人数更改为“3+1”的意见。这一动议,遭遇了中超各俱乐部较大的反对。
但最终中国足协出台的外援政策远比“3+1”更进一步——按照足协此次的“限外”政策,注册人数不发生改变,但比赛出场限定为3人,且不计算“亚外”。
除此之外,该政策对于年轻球员的出场也进行了强行规定,即每场比赛必须有两名23岁以下球员进入18人名单,其中一人首发。不难看出,这一政策主要是针对中超各俱乐部外援唱主角,年轻球员难以得到出场机会的现状,试图减低中超联赛对外援的依赖,也给年轻球员更多出场的机会。
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各家俱乐部此前所引进的亚洲籍外援球员很可能成为鸡肋。因为目前中超各俱乐部普遍将“亚外”名额使用在中后场位置,而前场则使用外援进攻组合。对于俱乐部而言,他们不可能空置自己大价钱引进的前场外援,而把宝贵的名额浪费在“亚外”身上。也就是说,随着这一政策的真正实施,中超的“亚外”时代很可能因此终结。
这样的政策对于参加亚冠的豪门球队来说更加尴尬,因为除了亚冠比赛之外,“亚外”很可能很少能够获得在联赛中出场的机会,真正在关键比赛中出场,与球队的磨合肯定会存在问题。也就是说,这一政策很可能影响到亚冠球队的实力表现。
值得一提的是,J联赛将在2017赛季开始实行“4+1”外援政策,以增加日本球队在亚洲的竞争力。而韩国K联赛虽然也有U23球员的相关出场政策,但没有明确要求必须首发,只需要有2名U23进入18人名单即可。
影响俱乐部损失惨重
在原有的外援政策之下,几乎每家中超俱乐部都用满了5个外援的名额。但当新政颁布之后,也许他们所关心的焦点,将会从“该签谁”转变成为“解约谁”。
对于那些不用参加外战的俱乐部而言,在只能登场3个外援的情况下,养着5个外援显然是一种浪费。而长期得不到出场机会的外援球员,不仅是球队经济上的负累,也会给队内气氛带来负面影响。
就新赛季而言,各家在“亚外”上都有不小投入。比如权健千万欧元巨资买下权敬源,泰达亦签约韩国外援黄锡镐,上港签约乌兹别克斯坦队长艾哈迈多夫……如果这些球员不能在联赛中出场,投资人的损失堪以亿元级别来计算。
在客观层面上,年轻球员的确会因此获得更多的出场机会。但在目前优秀年轻球员短缺的情况下,各家俱乐部为了增强球队实力,反而将会进一步助推原本已经居高不下的内援价格。这显然与这一政策的初衷——“约束”中超球队频频大手笔、高薪引援,南辕北辙。
恒大有可能在这次风波中受到的影响是最小的。因为,他们在整个冬窗中,目前在外援方面仍然保持着零投入。而且在“亚外”方面,他们只是从全北现代队免签了自由身球员金亨镒,并且只与对方签订了半年合同,灵活性非常高。如今再看起来,许家印所提出的恒大“全华班”构想,也的确在某种程度上为俱乐部奠定了一个国内球员组成的良好框架。
与之相比,富力队的情况就略显尴尬。他们已经搭建了扎哈维、乌索、雷纳尔迪尼奥和张贤秀的新赛季外援架构,后防线上张贤秀不可或缺,而前场乌索或者雷纳尔迪尼奥谁不能上场,都会对球队攻防造成巨大影响。
记者观察
80亿中超前途难卜
盼望着职业联盟诞生,使得中国足球进一步职业化的球迷可能会失望——因为这个“限外令”的推行。
作为职业联赛的主体,参赛俱乐部没有得到任何表达自己态度的机会,而是直接的通知,马上执行,全然没有顾及俱乐部此前已经投入的成本。
中超联赛的版权卖出80亿元的天价,是因为它作为一个商品,值这样的价值,甚至未来有更大的潜力。它当然是存在泡沫的,需要被引导的,但绝非是以这样的方式。而青训是否需要这样“揠苗助长”式在顶级联赛中被给予机会,同样值得商讨。
在这个政策里,我们看不到任何对于中超品牌的保护。原有的外援政策其实并不存在任何问题,因为亚足联在整个亚洲实行的就是“3+1”的外援政策。
这道选择题应该留给投资人做,而不是管理机构本身。投资人既然愿意投入资金,引入强力外援,说明他们希望能够增加球队的实力。中超联赛之所以能够卖出80亿元的天价,也一定不是因为它拥有独树一帜的外援政策。我们当然期待有越来越多的年轻球员能够在联赛中涌现,但绝对不是以这样的方式。是不是因为,推行这样的政策,要远比落实青训联合补偿机制来得更容易?
南方日报记者 朱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