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次组队参加冬季特奥会融合地板曲棍球项目

2017-03-21 10:00:16|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编辑:王悦阳

中国特奥体育代表团融合地曲队

  国际在线消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阮佳闻)第十一届世界冬季特殊奥林匹亚运动会正在奥地利进行。今年是中国特奥代表团第七次参加世界冬季特奥会,参加比赛的5个项目包括越野滑雪、雪鞋走、地板曲棍球、花样滑冰和短道速滑。其中,中国体育代表团是第一次组队参与地板曲棍球的比赛。

  在奥地利的第二大城市格拉茨,有一个项目颇为引人关注,那就是由特奥及融合运动员共同参与的融合地板曲棍球比赛。中国残联体育部副秘书长勇志军介绍说:“本次我们中国代表团和往届不同的一点是,我们增加了一个融合的地板曲棍球的比赛。这支队伍的融合运动员是健身员伙伴,和我们的(特奥)运动员有一个融合互动。这也是国际特奥会这两年推动的一个‘融合发展’(理念),让更多的智障人士以及健全人参与特奥运动,达到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这也是特奥的一个终极目标,让这些人更好地能够提高生活能力,然后融入社会。”

  参加本届世界冬季特奥会的中国地板曲棍球队共有队员16名,其中特奥运动员9名,融合伙伴7名,是本届冬季特奥会中国代表团里唯一的一支集体项目、且包含融合队员的团队。在队员们排队入场前,中国地板曲棍球队的教练张铁胜还不忘最后叮嘱几句,让大家放松心态:“把节奏控制起来,多打一些传递,输球都没关系!”

  他告诉记者,从去年9月份组队至今,已经有将近7个月的时间:“特奥运动员无论是在技术方面,还是在个人自理,包括自信心等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融合队就是说,通过训练和比赛,让特奥队员更多地去接触健全人,让更多人了解这个特殊的群体。”

  融合伙伴的加入为特奥运动员长期与普通人相处、进而成为朋友搭建了一个平台,对于他们获得理解、包容与尊敬,起到了非常好的促进作用。中国地曲队里的融合伙伴来自各行各业,有体育老师、个体工商户、也有自由职业者。他们耐心地配合与帮助特奥运动员打球,一同挥洒汗水、分享快乐。33岁的贾雷雷是一名学校女子曲棍球队的教练。虽然家里的孩子才三岁,需要花时间来照顾,但他训练从不迟到和请假,每天训练结束后还主动提出义务开车送特奥运动员回家。在他看来,能够有机会和特奥运动员共同完成一件事非常有意义:“和这些特奥的孩子们在一起也有半年了,看到他们非常阳光而且特别单纯的一面。一开始像王文和洪明杓,他们都不太喜欢说话,因为陌生。但接触下来以后,现在特别活泼,有时候还过来主动跟我们开玩笑。这半年时间里,我感觉他们性格开朗了许多,所以我觉得这项公益事业也是给我一个很大的感触。”

  贾雷雷提到的洪明杓今年23岁,可以称得上是一名“资深”的特奥运动员了,在足球、游泳等项目上都取得过很不错的成绩。虽然和其他队员一样是从去年下半年才开始第一次接触地板曲棍球,但因为有长期从事体育运动的良好基础,所以洪明杓在学习和实践操作上领悟得很快。勤奋刻苦的他并没有沾沾自喜,受伤了仍然坚持训练。他不仅严格要求自己,还主动督促和帮助其他特奥运动员,比如帮助队友洗澡、提醒队友打理训练的服装护具等等。

  “(记者)这次来参加比赛,心情是什么样子的?(洪明杓)高兴!(记者)那跟这些融合队友合作,你有什么感想呢?(洪明杓)非常愉快!努力,继续努力!”

  洪明杓的回答虽然只有寥寥几个词,简单、朴实,但又异常坚定。比起言语,特奥运动员王文更擅长用行动来表达自己对曲棍球的热爱。赛场上的他进攻和防守都尤为卖力,非常抢眼。至于最后成绩如何,王文表示自己并不是特别在意,因为更重要的是和信赖的队友们有这么一次共同代表中国参赛的难忘经历:“心情很高兴,就是为了国家吧,能拿着荣誉就拿着。希望我们这个团队……我也不知道咋说,就加油吧,为了我们这个团队加油吧。”

  精彩的比赛引得观众席上不时爆发出欢呼声和掌声,赛后更是有观众来到场边与中国队的运动员们互动。队员们一一满足了他们签名与合影的要求,还赠送给他们包括中国结在内的特色小工艺品。来自奥地利的莫妮卡曾经在美国举办的特奥会上当过志愿者,这次在自己家乡召开的特奥会让她感到无比亲切和激动,因此拉上了好友托马斯一块带着各自的孩子们来到现场观摩。她说:“我们和孩子们一起收集来自不同文化国家的运动员们的签名,通过这样的接触来建立起联系。”

托马斯带着孩子和运动员合影

  托马斯也对刚刚结束的比赛意犹未尽,运动员们的出色表现令他赞叹不已:“(托马斯)比赛太棒了!队员们都非常投入,真的都很厉害!孩子们也都特别兴奋,是吗?(托马斯女儿):嗯!”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