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正文
燃冰成炬 同心传递——全运会历史首次跨境火炬传递圆满收官
2025-11-03 14:26:12来源:羊城晚报编辑:张津铭

火炬传递至广州越秀公园内的五羊雕像前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火炬传递2日在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个城市同步举行,这是全运会历史上首次跨境火炬传递,也是全运会火炬首次在香港和澳门传递。

  从深海采集的“源火”,到四城传递的“圣火”,最终汇聚成象征湾区融合的“同心之火”,全运会的精神在科技与人文的交织中不断升华,为全国人民留下了独一无二的“湾区记忆”。

取火:深海取“光”,科技点燃“海之火”

  十五运会火炬的“源火”,采集自今年9月南海1522米深的海底。这把特殊的火焰,通过“太阳能引燃可燃冰”的创新方式获取:依托我国自主研发的“海马”号深海遥控潜水器,科研团队在南海琼东南“海马冷泉区”1522米水深处,精准采集甲烷气体并现场原位合成可燃冰,再通过特种装置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实现深海引燃——完美诠释了“引‘天之光’、燃‘海之火’”的科技浪漫。

  深海取火之路并非坦途,科研团队需攻克三大技术难关:一是深海高压、低温环境下如何保障火焰稳定燃烧;二是如何实现太阳能跨介质的高效能量传输;三是如何精准采集深海可燃冰并控制其燃烧。经过集智攻关,团队成功自主研制“可燃冰原位采集分解及引燃装置”,不仅让甲烷气体实现稳定控制与高效燃烧,更让火焰呈现出兼具自然美感与工程可靠性的湛蓝色。同时,自研的深海专用超高清4K相机,完整记录下“源火”采集全过程,为科研分析与成果展示留存了珍贵影像资料。

在深圳,人形机器人、直升机参与火炬传递

  实际上,除了取火的科技感拉满,此次火炬传递也凸显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产业优势,展示科技与体育的深度融合。全球首个5G-A人形机器人火炬手“夸父”丝滑完成两棒火炬交接、低空飞行器让火炬在深圳上空划出优美的弧线;从无人驾驶汽车穿行广州老城区,到各类硬核科技的深度应用,既彰显了“湾区智造”将未来照进现实的实力,也让科技与体育的融合变得可感可触。

火炬手冯兴亚沿香港湾仔海滨传递火炬

  传递:四城接力,全民共赴体育之约

  11月2日9时许,粤港澳三地惠风和畅,十五运会火炬传递在四城同步开启。其中,深圳站的传递在象征特区精神的莲花山公园启动,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手持火炬,跑出首棒,为整场传递注入“科技+人文”的开篇力量。

火炬手郭建恒(右)、区海欣在大三巴牌坊前传递火炬

  四城传递路线各有特色,串联起城市地标与精神符号:香港传递从特区政府总部出发,一路延伸至启德体育园,尽显国际都会的活力;澳门传递从特区政府总部到大三巴牌坊,在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中传递热情;广州传递穿越镇海楼与海心沙,让千年商都的底蕴与新时代的活力碰撞;深圳传递则从莲花山公园迈向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诠释“敢闯敢试”的特区精神。

  200名火炬手沿着四城特色线路接力,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默默守护城市洁净的环卫工人、穿梭街巷的外卖骑手、保障出行的公交驾驶员,也有服务市民的网约车司机、守护健康的护士、呵护新生的育婴员。普通市民代表的广泛参与,让火炬传递超越了体育赛事的范畴,真正成为“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盛会,生动诠释了全运会的“全民性”内核。正如广州市从化区环卫工人陆艳飞所说:“我们都是广州的一分子。”在参与火炬传递后,她表示:“我们这些奋斗在一线的城市美容师真的都很棒!”

  融火:同心汇聚,火炬传递圆满收官

  2日下午,火炬传递融火仪式在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成功举行。

  仪式现场,火种护卫护送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城火种入场并引燃火炬,四城代表手持火炬,共同点燃火种盆。四路火种在盆中交融成“同心之火”,随后,火种护卫将融合后的火种收入新的火种灯,护送至指定地点保存,为11月9日晚开幕式主火炬点燃做好准备。

观众为火炬手加油

  至此,粤港澳大湾区首次联合承办的全运会火炬传递活动圆满收官。十五运会广东赛区执委会火炬传递处处长张力文表示,同往届全运会相比,十五运会火炬传递活动呈现难度大、亮点多、科技含量高特点,“十五运会火炬传递的难度不仅体现在源火的深海采集上,也因在粤港澳三地四城同步进行,为协同调度增加了难度。火炬传递还使用了无人驾驶汽车、机器人‘夸父’、低空飞行器等高科技工具,这不仅体现出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全国科技重镇的区位优势,也展现出粤港澳大湾区开放包容、拼搏奋进、敢想敢干的精神面貌”。

  记者:吕航 柴智 江皓轩

标签: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