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体育>>田径>>正文

这项赛事每年上百万人次参加 绝大多数都在赔钱

2016-11-01 14:33:17|来源:腾讯体育|编辑:张津铭

  ​如今长跑健身的人越来越多,还有很多人参加马拉松比赛。30日,上海马拉松如期开跑,有3.8万人站上跑道。据中国马拉松网站的数据,今年我国注册的马拉松赛事达到252家,这一数字几乎为2015年全年举办赛事的两倍,此外还有大量未在田协注册的各类马拉松比赛。

  

  然而央视记者调查发现,在马拉松国内遍地开花的背后,由于相应的管理和组织经验欠缺,以及大量能力不够的跑者盲目参赛,致使马拉松热中有忧。

  南京马拉松赛 选手纷纷跑丢

  10月16日,一场由两万多名中外选手参加的国际马拉松比赛在南京举行,然而就是这样一场大型比赛却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跑在最前面的多名运动员竟然都“跑丢了”!

  

  南京马拉松官方微博发布公告称,比赛中多名国外特邀全程马拉松选手,在途中错跑进了半程赛道,失去了取得好名次的机会。组委会向因此未取得理想成绩的选手表示遗憾,并将在以后的赛事组织中更加注意沟通协调,更好地服务全体跑友。

  武汉马拉松赛 两万参赛者有四千多受伤

  据了解,如今国内大大小小的马拉松类比赛每年有数百场,马拉松热度不断攀升的同时,在赛事组织和跑者健康等方面也出现了一些让人担忧的问题。经过对公开报道的梳理发现,近三年国内马拉松比赛中猝死的跑者人数就有十余人,而比赛中受伤的跑者更是比比皆是。今年4月的武汉马拉松比赛中,两万名跑者参赛,有四千多人因出现肌肉拉伤、抽筋、水泡、肌肉酸痛等症状接受治疗。

  

  记者了解到,在猝死、受伤的背后,是大量平时缺乏锻炼、长跑能力不够的跑者,为了能参加一次马拉松比赛,他们不惜冒险一试。

  有马拉松比赛跑者对记者表示,自己以前最远就跑过五公里,此次参赛来硬跑一回!当被问跑多了对身体是否有损害,该跑者表示:“先试试嘛,以后就逐渐锻炼了。”

  

  专业人士:马拉松是极限项目 并非谁都能跑

  针对大量能力不够的跑者盲目参加马拉松比赛的情况,不少专业人士都表示了担忧。

  

  原长跑运动员孙英杰就表示,马拉松是相当强大的耐力项目,不是谁都可以跑,需要看自身的身体条件。练几个月就跑马拉松那是太过自信了,有一些跑者心脏出现爆缸等等问题,都是自己不知道量力而行造成的。

  业内人士石春健也表示,马拉松毕竟是一个极限项目,所有的人都要有敬畏的心,跑姿、跑量、训练计划、恢复、营养等都需要非常专业的知识。

  马拉松火热 国内专业长跑运动员却成绩低迷

  据了解,目前国内一年就有上百万人次跑马拉松,比赛中获得名次的却基本都是外国选手,特别是非洲运动员。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选手无论是在各种马拉松比赛,还是在国际各大赛事的长跑比赛中,成绩都在一路下滑。专家指出,这种奇特现象的背后,是因为目前我国长跑爱好者热情高涨,但专业长跑运动员却陷入了低迷。

  今年8月的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在中长跑项目上却仅有女子800米、女子3000米障碍和男女马拉松共7人参赛,其中800米和3000米都没有进入决赛,而马拉松的成绩也是在几十名开外。专家认为,中长跑成绩差,主要问题还是从事专业训练的运动员数量在减少,训练水平差,一些经济较发达的省份甚至已经取消了组队训练。

  

  北京田径队领队管连军说:“长跑主要在偏远地区,比如甘肃,内蒙古。水平不高,保障有限,也就得不到重视,这样又影响后备人才的培养,后备人才也不愿意练这个项目,感觉没有出头之日了。”

  尽管群众健身长跑越来越热,但是专家认为,目前热衷于长跑健身的人中,中老年人居多,青少年很少,这对提高中国长跑竞技水平来说,帮助较为有限。

  外国长跑运动员中国赛场淘金 包揽奖牌奖金

  一方面是国内马拉松市场火热,一方面是国内长跑竞技水平较差,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外国长跑选手踏上了到中国的淘金之路,一些非洲运动员更是在中国经纪人的带领下,在国内大大小小的马拉松赛场上包揽了大部分奖牌、奖金。

  在今年5月国内某城市举办的一场规模较小的马拉松比赛上,记者遇到了一家国内马拉松经纪公司的经纪人和运动员,从赛前准备到战术指导,再到奖金分配,这家经纪公司可谓提供全方面服务。

  

  据了解,这家马拉松经纪公司目前有数十位签约运动员,他们全部来自非洲,经纪公司一方面聘请教练,训练这些运动员,一方面为运动员安排国内的大小马拉松赛事,如果运动员取得好名次获得奖金,则要和经纪公司分成。

  另一家公司的一名马拉松经纪人告诉记者,由于国内马拉松场次连年增长,为了找到更多更好的非洲运动员参赛,他们干脆在非洲的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国设立训练基地,直接在当地招收和训练运动员。

  马拉松:吸金利器还是赔本赚吆喝?

  中国快速发展的马拉松市场吸引着越来越多非洲运动员来比赛淘金,甚至一些县市级的地区性小比赛也重金请来非洲运动员“装修门面”,让国内各种马拉松比赛看上去水平更高,更国际化,但实际上却未必有多少正面作用。业内人士石春健指出,这样的做法并没有很好起到赛事传播的作用,或者说并没有对国内选手产生一个很好的激励作用。

  

  花重金请国外运动员来“装修门面”,难道目前我国一年数百场的马拉松赛事真的都是日进斗金不差钱吗?事实却并不是这样。

  据了解,目前我国每年各地举办的大大小小马拉松类赛事,主办方一般都是当地政府和体育主管部门,一些赛事运营公司负责具体的赛事承办工作。承办某中等规模马拉松赛的一家赛事运营公司部门负责人介绍说,目前国内马拉松赛事虽然很多,但真正盈利的极少,除个别知名度较大的马拉松赛事以外,绝大部分马拉松赛事目前还处在赔本赚吆喝阶段,报名费并不能覆盖办赛成本,还是要依靠当地政府在场地、安保、医疗等方面出钱出力来维持运营。

  

  专家介绍,目前国内马拉松赛事虽然呈现爆发式增长,但大部分赛事承办方经验少、组织差。

  业内人士石春健表示,如果地方政府受政策、财政资金等影响,不能对赛事提供支持的话,一些比赛就可能没法办下去,“所以我们倡导小赛自下而上的发展,尽量依靠报名费就能把这个比赛办下来,怎么优化成本,怎么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而不是‘装修门面’,比赛才能长久持续下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