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体育>>滚动>>正文

【我要上全运】体育已改变他们的生活

2017-08-25 09:21:47|来源:新华网|编辑:王悦阳

  全运会的赛场,从来都是专业运动员的舞台,但这一次,普通百姓不再只是看客。随着体育改革创新不断深入,天津全运会首次增设了群众比赛项目,允许业余选手登上全运会的赛场,与专业选手同场竞技。过去只属于体育精英的舞台,逐步向普通群众敞开怀抱。

  从体质虚弱到跑马达人,全运舞台让他满足

  31岁的游培泉便是天津全运会大众选手中的一员。虽然跑过40多场马拉松,但4月29日在天津参加的那场全运会马拉松比赛,他的体验和感受最为特别。

  当天,游培泉和另外4127名普通群众有幸在天津参加了这项四年一度的、中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赛事。他们来自各行各业,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终于打破了界限,在同一个舞台比拼,我就想尽力去表现。”游培泉当时希望刷新自己2小时29分的最好成绩,向奖牌发起冲击。但比赛当天的最高气温达到了32℃,游培泉的最终成绩是2小时33分45秒。虽然比赛成绩不如预期,但他如愿夺得了奖牌——群众组第三名。

  “首次参加全运会就得到奖牌,我很满足。”游培泉赛后说,要想像专业选手那样跑进2小时20分以内,对业余选手确实很难,但并不是不可能。只要不断坚持,并改善自己的跑姿,一切皆有可能。

  他说,最近两年,每一次跑姿的改善,都能较大提升个人成绩。下一步,他会进一步调整跑姿,争取更好成绩。

  当然,成绩并不是游培泉唯一的目标,他希望自己也是一名传播健康的使者。

  游培泉小时候长期被暑热怪病折磨,在医学手段难以治愈的情况下,他开始尝试跑步锻炼。因为体质虚弱,最初只能慢跑,但通过长年坚持和深入思考,他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跑步之道,身体逐渐恢复了健康。从2009年第一次参加马拉松起,他的全马成绩缓慢而平稳地提高。

  “遇到跑步是我的幸运,马拉松更是我的人生明灯。因为曾经失去所以更懂得珍惜,我希望自己成为一名传播健康的使者,让更多人通过马拉松运动收获身体和精神上双重的健康。”他说。

  从模具设计到赛事运营,运动改变他的人生

  与游培泉一样,斯国松的生活也因为马拉松而改变。

  1980年出生的他原本从事的是机械模具设计的工作,2008年,在浓烈的北京奥运氛围感召下,他像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一样,开始投身于运动健身的热潮中。

  “那一年群众健身的氛围非常浓,我当时在深圳工作,下班的时候总能在公园街头看到很多健身锻炼的身影,受到感染自己也想锻炼一下,所以慢慢加入了跑步的行列。”斯国松这样回顾自己跑步生涯的开端。

  “第一次跑了3公里,因为是第一次跑,也没有特别要求自己跑多远。坚持了一段时间之后,慢慢跑到5公里、8公里、10公里,越跑越长。”斯国松说。

  几个月之后,斯国松已经狂热地爱上了跑步这项运动,一周会跑5到6次,每个月的跑量达到400到500公里。

  “大概跑了半年多,感觉自己在一般跑友里是比较快的,所以开始对成绩有了意识,每次跑的时候都想着看能不能突破自己,慢慢就坚持了下来。”斯国松说。

  2010年的厦门马拉松是斯国松第一次参加全程马拉松比赛,首马成绩就跑出了2小时41分42秒,得到了同行跑友的一致称赞。找到了自信的斯国松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每年都会报名参加比赛,目前个人最好成绩是2小时30分47秒。

  除了收获自信和健康,他还在跑步中找到了职业生涯的新方向。2016年,斯国松转行加入了一家广东的体育赛事运营公司,公司主营业务就是各类路跑和越野赛事。

  “自己跑了几年之后,感觉跑步成了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斯国松说,在得知今年的全运会设置群众马拉松项目后,他第一时间报了名。

  “能够参加全运会对于我们这样的业余选手来说是一种荣幸,也很受鼓舞。”斯国松说。

  从落榜到北大,马拉松让她重拾信心

  跟游培泉、斯国松相比,刘庆红在这次全运会上被寄予了更多的夺冠希望。她之前的个人最好成绩是2小时42分,在群众组所有报名女选手中排第一。

  “因为天气太热,而且身体有伤,所以成绩并不理想,在女子个人项目中只排第四。”刘庆红显得有些遗憾,但她不忘为自己打气:“目前来看,业余女选手的最好成绩在2小时50分多,只要我坚持训练,就不会有人比我快。”

  21岁的刘庆红目前还是北京大学法学系的一名学生,她在上课之余,也接受校方系统的马拉松训练。

  出生在山东临沂临沭县的刘庆红,从初中开始长跑训练,一开始跑3000米,高中时转练5000米。像大多数校园里走出的学生运动员一样,高中毕业后刘庆红选择依靠体育特长报考大学。2015年她第一次报考北大,不过因为文化课分数不达标未能被录取。

  “那段时间我特别低落,训练提不起劲头,怎么练也练不动,成绩直线下降,压力巨大,我甚至对生活失去了盼望,那是我人生的低谷,”刘庆红回忆说。

  决定复读的她开始通过参加半程马拉松赛调整状态。没想到的是,走出训练场的她在水泥路上找回了奔跑的快乐。

  “第一次参加半程马拉松,它完全不同于我在训练场上的感觉,我不仅不觉得累,还可以欣赏沿途的风景,从此我爱上了城市马拉松。只要训练累了,我就会出去跑跑半马,”刘庆红说。恢复训练热情的她第二年如愿考上北大。

  对于未来,刘庆红并没有特别长远的打算,但这次全运会与专业选手同场竞技之后,她对登上更大的舞台充满了期待。

  根据中国田协的计划,大众选手参加全运会只是第一步,今年的田径世锦赛和2020年东京奥运会,也将选派大众选手参赛。

  “既然我的个人最好成绩已经达到了奥运会的参赛标准,而且国家有这样的政策支持,我当然要抓住这个机会,到更大的舞台去展现自己和中国群众体育的风采。”她说。

  从全运会到世锦赛,刘庆红们正改变历史

  很快,刘庆红就实现了自己梦想。在今年6月举行的“我要跑奥运”活动发布现场,中国田径协会宣布刘庆红成为第一位登上世锦赛赛场的大众选手。

  8月6日,在伦敦田径世锦赛女子马拉松赛场上,刘庆红用时2小时52分21秒,跑完了42.195公里的距离。虽然仅名列第65,但她已经成功创造了历史——成为第一个代表中国队跑进世界大赛的大众选手。

  据她赛后透露,比赛之前自己的状态并不是特别好,因为吃不惯西餐,很多时候只能简单地吃些水果、牛奶、面包。比赛中跑完十公里后她的胃部开始感到有些疼。本来打算跑进2小时45分的,可惜未能如愿。

  “第一次参加世锦赛感觉挺好的。这次是代表国家参赛,在疼的时候也能坚持下来,对我的影响比较大,相信以后遇到这样的情况能更加坚持。”刘庆红说,“见识到这么高水平的比赛,对我以后的训练是一种激励。今后我会更好地训练,提高成绩,力争下次参赛的机会,也希望能有更好的名次。”

  作为学生运动员,刘庆红不得不同时兼顾训练学习两项任务。学业方面要跟普通学生一起上课,一样考试,同时每周训练五到六天。每天的训练下午5点开始,7点结束,遇到考试或者晚上有课还要提前半小时结束。除训练比赛之余,饮食休息各方面全靠自己把控。

  刘庆红坦言,赛前在国家队集训的一个月时间让自己收获很大,不但提升了训练的自主性,在技术动作方面也进行了一些调整。如今,她已经目光锁定在三年后的东京奥运会上。

  “这次参赛让我对争取东京奥运会的参赛名额更有信心了,明年争取把自己的成绩提升到2小时40分以内。”刘庆红说。

标签:

为您推荐

新闻
娱乐
体育
军事
汽车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