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体育>>图片>>正文

残奥赛场的温情一幕:恩师如父母

2016-09-12 09:00:38|来源:新华网|编辑:王悦阳

  残奥赛场师如父母

  9月9日,中国残奥游泳队选手彭秋萍(前)与教练张鸿鹄在上场前交流。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摄

  新华社里约热内卢9月9日体育专电(记者何军、姬烨、郑直)中国“泳军”9日在里约残奥会斩获5金。看着弟子们笑傲泳池,一个个走上领奖台,游泳队教练员张鸿鹄内心感到无比欣慰与满足。

  “当残疾人一无所有来到泳池,通过训练让他们走向赛场,重获生活希望和社会认可,这就是我认为的作为一名教练员所取得的最大成就。”他说。

  从事残疾人运动教练工作,往往肩负着更多责任,付出更多艰辛。

  除了传授本领,他们中有许多人为师如父母,当运动员生活不便,他们要寸步不离地贴身照顾;当运动员丧失生活信心,他们要及时耐心疏导,帮助调整心态。

  “教练既当爸又当妈,白天陪我训练,晚上还要给我按摩,几年如一日,从未间断。”在男子100米仰泳S1级比赛中破世界纪录夺冠后,邹连康哽咽着感激教练张鸿鹄多年来的付出。

  2007年,张鸿鹄在云南成立了一家游泳俱乐部,至今已经累计接纳残疾人队员一百多人。

  来俱乐部的运动员大多出自贫寒家庭,他经常自掏腰包免费提供训练。通过训练,一些运动员在国际大赛中获得奖牌,自此有了一条不错的出路。

  当一名残疾人运动员不易,教一名残疾人运动员也不易。夺得女子柔道48公斤级比赛冠军后,23岁的中国盲人选手李丽青与教练张贵富相拥而泣,师徒俩的痛哭让现场观众为之动容。

  几年来,仅靠少得可怜的补助维持生活的李丽青坚持了下来,并最终成为奥运冠军,教练的泪水,为她苦尽甘来而流。而对于教练,新科残奥冠军的眼泪中流露出的是感激,“没有师傅,哪有我的今天”!

  在残奥赛场,有些人原本可以功成身退,享受晚年,但直至古稀之年仍坚守在教练的岗位上。

  残奥击剑教练庄杏娣,今年已是75岁高龄。这位培养出中国首位击剑奥运冠军的功勋教练,为了残疾人运动事业退休后复出,14年来与残疾人运动员同吃同住,帮助他们克服身体和心理障碍。

  伦敦残奥会冠军姚芳告诉记者,年迈的庄教练经常帮运动员搬轮椅,去食堂打菜,就像照顾自己的孩子。

  “师者,如父如母”,这是残奥赛场上最温暖的画面,感染着每一个人。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