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体育>>滚动>>正文

同一个梦想——奥运难民运动员背后的故事

2016-08-17 17:06:27|来源:新华社|编辑:刘蒙召

  原标题:不同的苦难 同一个奥运——奥运难民运动员背后的故事

  新华社北京8月17日电(记者李家瑞 罗国芳)没有国歌,没有国旗,无法代表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却向全球6530万被迫离开家园的难民传递着希望。8月15日晚,当来自南苏丹的难民运动员安吉丽娜·纳达伊出现在里约奥运会女子1500米预赛的跑道上时,全场欢声雷动。

  阿姆斯特朗在登陆月球时说:“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10位难民运动员在里约奥运会上的征程,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们是游泳运动员啊”

  18年前,尤丝拉·马尔迪尼出生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她是10位难民运动员中最年轻的一个。2011年,叙利亚内战爆发,年少的游泳运动员尤丝拉不得不走上了逃亡之路。她起初逃往黎巴嫩首都贝鲁特,之后前往土耳其的伊兹密尔。

  2015年8月12日,尤丝拉和姐姐及其他18名难民挤在一艘仅能荷载6人的橡皮艇上,从土耳其前往希腊。行驶一段时间后,橡皮艇的发动机出现故障,船体开始渗水下沉,全船人命悬一线。情急之下,尤丝拉和同为游泳运动员的姐姐跳入冰冷的海水中,用绳子拉着船,在爱琴海的波浪中游泳前行了3个多小时才到达希腊海岸,拯救了全船人的性命。

  到达希腊后,尤丝拉辗转多国,最终在德国落脚。在那里,她通过难民营的朋友结识了游泳教练,在当地的游泳俱乐部重新投入训练。

  回忆起当时救人的场景时,她说:“我那时想,要是船沉了多不好,我们是游泳运动员啊!”

  “我想成为世界冠军”

  2004年4月的一天,苏丹本提乌(现属南苏丹)市郊的旷野上,一名12岁的少年赶着牛群,赤足走在旷野上。这位不谙世事的少年大概不曾想到,两年后,他将不得不离开这片土地,前往陌生的远方;而多年后,他的双足会踏上奥运田径1500米的赛道。

  他就是里约奥运会难民选手保罗·阿穆通。少年保罗几乎从未离开过自己的村子,在玩耍和放牧中度日。回忆那段光阴时他说:“我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只熟悉自己的家乡。”

  苏丹内战持续多年,到2011年南苏丹独立时,多达210万人在冲突中丧生。战争让保罗的家庭支离破碎,妈妈首先逃难到了邻国肯尼亚。2006年,14岁的保罗为躲避战火而逃离家乡,到肯尼亚与母亲团聚。

  在肯尼亚的卡库马难民营,保罗入学接受教育,还爱上了足球,并展现出过人的运动天赋。有一天,肯尼亚长跑名宿泰格拉·洛鲁佩创办的田径学校到卡库马难民营举办选拔赛,保罗决心一试。保罗的出色表现为他获得了前往内罗毕进行专业田径训练的通行证。“之前我甚至没有一双自己的运动鞋,在这里,我们不停地训练,见证自己的进步,逐渐明白如何成为一名真正的运动员。”他回忆道。

  和平和关爱给了保罗希望与信念,他说:“我想成为世界冠军。”

  “我为全世界难民而战”

  约兰徳·马比卡和波波莱·米森加的童年都在刚果(金)的战乱中度过。第二次刚果战争于1998年爆发,超过100万人流离失所。2003年停战后,刚果(金)境内仍然冲突不断,危机四伏。

  战争爆发时,约兰徳年仅10岁。她在混乱中被一架直升机救起并送至首都金沙萨,自此亲人杳无音信。而波波莱彼时6岁,年幼的他经历了母亲被杀、兄弟走散,最终逃到雨林中,后被人救起送至金沙萨。忆起当年光景,波波莱说:“身边有那么多人死去,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活下来的。”

  在金沙萨,约兰徳和波波莱为了生计前往政府创办的体校学习柔道。国内局势风雨飘摇,体校的训练条件可想而知,但两人还是在艰苦的条件下以国内比赛冠军的成绩进入国家队。

  2013年,约兰徳和波波莱到巴西里约热内卢参加世界柔道锦标赛,两人决定留下来。在各方帮助下,他们在里约热内卢的贫民窟落脚,波波莱还组建了家庭,有了孩子。

  谈到奥运会时,约兰徳说:“我无法为我的国家而战,我为奥林匹克而战,为全世界难民而战。”

  走进奥运面向未来

  当这些难民运动员走进里约奥运会的赛场时,人们看到他们脸上的喜悦、骄傲和坚定。他们是无数难民心中梦想的缩影。这些难民运动员的经历不尽相同,但又殊途同归:战火纷飞之下的颠沛流离、异国他乡的生死考验和寻寻觅觅、梦想点燃后坚持不懈的勇气和毅力。他们共同承载了难民的身份与奥运的精神。

  早在3年前,国际奥委会就有了帮助难民运动员参与奥运会的设想,并开始寻求与联合国难民署进行合作。为了组建难民代表团,联合国难民署、国际奥委会等机构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具有较高运动水平的难民。经过多轮选拔,最终10名难民运动员获得了参加里约奥运会的资格。

  联合国难民署高级专员格兰迪说:“支持难民代表团参加奥运会是对所有难民的致敬。他们勇敢、坚定地与苦难抗争,希望为个人和家庭创造更好的未来。”

  难民运动员的经历和精神鼓舞着他们国内的民众和赛场的观众。游泳女将尤丝拉成为叙利亚民众为之自豪的对象。尤丝拉说:“这些支持和鼓励让我欣喜万分。因为这不但向世人传递了我们的信念,也向所有人证明了难民也可以取得成就。我唯一能肯定的就是我要继续游泳,继续支持难民。”

  来自南苏丹的难民运动员詹姆斯说:“我们应该寻找其他有天赋的难民兄弟姐妹,邀请他们和我们一起训练,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好。”

  国际奥委会在《奥林匹克宪章》中说:“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并体现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

  难民奥运选手的出现,体现了平等享有的精神。然而,当我们为难民可以参加奥运欣喜时,当我们为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所鼓舞时,我们依然看到,在他们的身影背后,还有无数难民在浓重的战争阴霾笼罩下颠沛流离、无家可归。奥运赛场只是极少数难民的舞台。

  希望在下届奥运会的舞台上,我们能看见更多憧憬奥运的难民登上梦想的舞台。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再也没有难民运动员,所有运动员都能挥舞祖国的小国旗走进奥运会的赛场。

2016里约奥运会_国际在线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