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龙:志存高远 不负使命
    1995年天津世乒赛,7岁的马龙和家人一起在电视机前观看中国队与瑞典队的男团决赛。那时他已开始学乒乓球了,对于当时的情景,马龙记忆犹新:“赛场上中国队运动员虽然有时会落后,却始终没有放弃,一向不太表露情绪的我瞬间一股热血涌了上来,我也要给中国队加油,最终中国队赢了。这场比赛在我的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希望有一天我也能代表中国队出战,赢得冠军。”“在这之后我拼命地训练,参加各种比赛。”快速成长的马龙在15岁那年入选国家队,18岁他随队出征团体世乒赛并夺冠,成为世界冠军。经过一次次历练,鞍山小马逐渐成长为在世界乒坛书写历史的“中国龙”。“我是中国制造!”“我是中国制造!”2019年布达佩斯世乒赛,马龙在男单决赛战胜瑞典选手法尔克,实现三连冠。他在赛后的现场采访中喊出了这句让全场沸腾的话。面对以“黑马”之姿闯入决赛的法尔克,马龙想要捍卫国乒荣耀的心让他压力大到一度干呕。赛场上这段激情昂扬的瞬间背后,是三天没怎么睡、满脑子都是球的马龙。“这场比赛我不仅代表我自己,更重要的是代表球队,代表中国!”梦想的力量助力“中国龙”闪耀世界赛场,他要在更多的国际赛场喊出“我是中国制造”。2021年举行的东京奥运会上,马龙与许昕、樊振东合作拿到了男团冠军。男单决赛中,马龙战胜樊振东夺冠,达成了“双圈大满贯”的伟业,成为奥运会乒乓球史上男单卫冕第一人,同时拥有26个世界冠军的他成为世界乒坛史上拥有世界冠军头衔最多的选手。“当国歌响起,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一刻我感慨万千。过去5年的艰苦画面历历在目。无论单打冠军,还是团体金牌,都是我和队友、教练员,以及背后默默付出的陪练、队医、保障团队,团结一心共同奋斗出来的荣耀勋章。”在东京书写了新的篇章后,马龙感慨万千。“当你身处深渊、退无可退的时候,眼前就只剩向上的一条路。”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马龙的成长道路并非一帆风顺。2007年,19岁的马龙第一次出征单项世乒赛,止步16强。随后的2009年、2011年、2013年世乒赛,他都顺利跻身四强,却在最后一刻被挡在决赛之外。“世乒赛无缘决赛好像成了我的梦魇。2014年世界杯我又输了,我怀疑自己到了顶点,甚至想到退役。”输外战、爆冷出局、领先被反超……马龙说他“尝试了各式各样的输法”,但是无论内心多么崩溃,他依旧坚持日复一日训练。“我不想就这么认输!”马龙认定,“当你身处深渊、退无可退的时候,眼前就只剩向上的一条路。”2015年世乒赛,马龙克服心理障碍,迎来了渴望已久的胜利。随后他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拿到了男单、男团两枚金牌,在28岁那年实现了大满贯。然而,就在球迷们期盼着马龙续写一个又一个传奇的时候,因为常年的动作习惯和劳损,马龙受到左膝盖的伤病影响,在2018年暂离赛场。2019年初的两个月里,他曾4次去医院抽出膝盖里的积液。2019年8月他接受了手腕和膝关节手术。“这些年我一直在接受理疗和康复训练。8个月远离国际赛场,3个月没有碰球,那是我职业生涯里最艰难和黑暗的时刻之一。从5岁打球开始,我从未这么长时间没有碰过乒乓球。”即便面对伤病带来的折磨和挑战,马龙说:“我知道自己经历了什么。”但在他内心深处,也难免有些怀疑,也曾问过自己“我还能重新回到赛场上吗?”“乒乓球和祖国早就融入了我的骨子里。”“这么长时间不打球,反而让我感受到自己是多么热爱这项运动。”暂离赛场、只能做身体训练的日子是难熬的,但也让马龙再次坚定了初心。“那几个月里,偶尔练一次,我就特别开心。如果说2016年之前我的目标是拿冠军,那么这次伤病后,我的目标变成了能够站在我热爱的球台前,继续打球。我告诉自己,只要还有机会,我就一定要坚持训练,重新回到赛场。”回到赛场对于马龙来说是幸福的事情。“我太热爱乒乓球了。乒乓球已经成为我生命中无法替代和割舍的一部分,它就像住进了我的身体里一样。乒乓球和祖国早就融入了我的骨子里。每次看到五星红旗在国际赛场上因我而升起,都是我最幸福的时刻,我终于实现了为国争光这个小时候的梦想。”无论已经获得了多少荣誉,对于马龙来说,“每次比赛都是崭新的”。带着初心、使命,马龙在今年3月的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WTT新加坡大满贯赛男单赛场一如既往奉献了精彩对决。决赛中,他与樊振东鏖战7局才在决胜局的关键分中决出胜负。尽管最终马龙收获了亚军,但他永不放弃的拼搏精神鼓舞和激励了很多人。樊振东说:“马龙是一个特别值得敬佩的队友、对手,从我出道那时候开始马龙就是主力。他经历了很多成功、挫折,依旧对赛场保持着简单的热爱。我要向他学习的不光是在球场上的技战术,还有他对球场纯粹的热爱,这些都是我要努力向他接近的地方。”马龙则与球迷约定“下一个赛场见”,“我很珍惜这次比赛机会,尤其是能够在决赛中对阵樊振东,希望展示自己的技术水平。恭喜小胖获得了最后的冠军,他的表现值得。我也满意这次自己的表现,虽然有些遗憾,但也拼尽了全力。这是竞技体育最大的魅力,不到最后一刻不确定谁是冠军。下一个赛场见,中国队加油。”正如马龙所言:“只要心怀热爱,永远都是当打之年!”马龙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热爱:“中国乒乓球队一代又一代的队员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把这颗小球传承,作为中国乒乓球队的一员,我能做到的就是不问终点,全力以赴。”本报记者  李雪颖
    2022-05-10 08:41:22马龙
  • 捍卫与传承,交织成后东京奥运时代的马龙
    中新社延安9月26日电 题:捍卫与传承,交织成后东京奥运时代的马龙中新社记者 王禹25日晚,全运会乒乓球男双颁奖仪式后,从最高领奖台走下的王楚钦和马龙,拿起手机以自拍的方式,记录着属于他们的荣耀时刻。两人一前一后,莞尔而笑。画面定格,马龙的第五次全运会之旅,就此行至终点。昔日,年少的马龙也曾站在“大哥”马琳、王励勤的身边,憧憬踏上一条通往属于自己的“传奇”之路。如今,18年国家队生涯,手握25个世界冠军,成就双圈大满贯,马龙与岁月竞跑着,慕然起身前方已无身影。东京奥运会结束后,刘国梁评价马龙“完美不过如此”。马龙也说从职业生涯和成绩来说,自己已经做到了该做的。但从全运会赛场的抉择来看,马龙想要做的还有更多。来到陕西全运会,在个人荣誉上已经登峰造极的马龙,在评估身体状况后选择出战男团和男双——两项与队友并肩作战的比赛。于是,32岁的马龙与21岁的王楚钦再次携手出战。两人年龄相差11岁,跨越近三个奥运周期。一个更为具体的对比——当马龙2003年进入国家队时,王楚钦仅3岁。正是这样一对具有时代感的新老搭档,从布达佩斯世乒赛夺取男双金牌,到共同登上全运会的最高领奖台;从东京奥运会周期,一起走进巴黎奥运周期。想要成为传奇,个中艰苦无需讳言。天赋、坚毅、勤奋和运气,缺一样都无法站上巅峰。马龙一路走来,深知其中的艰险与不易。“竞技体育有输有赢,不到最后一球不知道结果什么样”这句话被他时常提起,用来宽慰和激励在男团中失利的队友,“团体赛以后,大家也是重新调整,在单项当中争取最好的成绩。”本届全运会,王楚钦曾坦言由于伤病等客观因素的困扰,一度让自己士气低沉,面对每一场比赛都心里没底。也正是在此期间,马龙在接受采访时毫不掩饰对师弟的赞赏,为其树立信心。马龙说,落后再赢回来,是一个成功运动员的必经之路;谈及两个人的搭档,他也表示王楚钦近两年的进步有目共睹,“我并不觉得是我带着他,更多的是我们两个人互补。王楚钦现在已经是中国乒乓球队的主力,已经有担当的能力。”广东与北京之间的男团决赛,马龙在手握5个赛点的情况下被樊振东逆转获胜,再度错失自己的首个全运男团冠军。尽管心有遗憾,但他在赛后发布会上依旧大度地表示,樊振东配得上这场胜利。马龙与樊振东在赛场外亲密无间,赛场相遇同样会全力以赴。两人之间的强强对话,也在过去数年中造就无数经典瞬间。对于樊振东而言,马龙是标杆,更是立志超越的对象,“每一次我跟他打都非常渴望胜利。”全力争胜,同样是马龙职业生涯一以贯之的信念。而他的坚持与拼搏,本身就已是榜样。东京奥运结束后,马龙曾表示自己要尝试享受乒乓球运动。但再次站上赛场,或是天性使然,他心中的第一目标依然是赢下比赛。“既然拿起球拍,我就会认认真真对待每一场球,珍惜自己在场上的每一刻。享受比赛只是自己的向往,希望用新的心态面对东京奥运会后的时期。但竞技体育还是争取胜利,我在场上也是始终以拿下比赛为第一目标。”无论在赛场上参与角逐,或是带领年轻小将走向成熟,正是马龙的毫无保留,才铸就了他如今的地位。渴望胜利与享受比赛,捍卫荣耀与传承希望,也共同交织成后东京奥运时代的马龙。(完)
    2021-09-26 11:03:37马龙
  • 搭档王楚钦男双夺冠 马龙:珍惜在场上的每一刻
    十四运会乒乓球男双决赛是两对北京组合的德比战,世乒赛冠军组合马龙/王楚钦以总比分4比0击败闫安/徐晨皓,获得冠军。对北京队来说,乒乓球男子双打决赛是一份稳稳的幸福——上午进行的男双半决赛中,马龙/王楚钦4比0横扫黑龙江队的徐瑛彬/曹巍晋级决赛,闫安/徐晨皓则以4比2战胜上海队的尚坤/赵子豪,北京队提前包揽冠亚军。决赛首局,马龙/王楚钦开局就完全限制住闫安/徐晨皓,以11比4先拔头筹。第二局双方争夺激烈,比分紧咬,马龙/王楚钦一度5比8落后,但闫安/徐晨皓没能把握优势,进攻方面连续失误,马龙/王楚钦把比分追至9平、10平,在11平后,马龙/王楚钦再拿2分,以13比11再赢一局。第三局马龙/王楚钦开局不利,以1比5的大比分落后。在场上比分变为5比10后,马龙/王楚钦进入疯狂追分模式,连得7分以12比10逆转获胜。第四局马龙/王楚钦乘胜追击,开局便取得大比分领先优势,但闫安/徐晨皓放开手脚追到8平,9比10后马龙/王楚钦连得3分,以12比10锁定胜局。赛后,马龙表示,在竞技赛场,每一位运动员都希望争取胜利,以拿冠军为第一目标,拿到冠军这一刻,自己确实享受到了比赛。虽然大比分4比0,但本场比赛双方打得颇为胶着,马龙/王楚钦甚至一度被动,第二局、第三局都是在大比分落后情况下奋起直追最后逆转。复盘追分逆转的过程,马龙表示,在赛场上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即使是落后很多,也要坚持去拼,多赢一分就多给对手一些压力。“只要坚持就有机会,之前团体赛我和樊振东的比赛,他在落后的情况下一直拼,最后才能逆转,王楚钦和徐瑛彬的比赛,王楚钦也是坚持不放弃才取得胜利。”谈起搭档王楚钦,马龙认为两个人在打法上形成互补,“王楚钦的双打能力大家有目共睹,我并不觉得是我带着他,更多的是两个人的互补。回看半决赛和决赛,你会发现他的质量球和冲击力更多一些,我更多是减少无谓失误,控制局面。王楚钦是国家队重点队员,我觉得他已经有担当的能力,相信他未来可期。”谈及全运会后的规划,马龙表示,既然拿起球拍,我就会认认真真对待每一场球,珍惜自己在场上的每一刻。本报记者 丰佳佳
    2021-09-26 08:07:28马龙
  • 马龙放弃全运会单打卫冕 将专注于团体和双打比赛
    本报讯(记者 王笑笑)北京乒乓球队目前正在先农坛体校积极备战即将打响的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本报记者昨天获悉,全运会男单卫冕冠军马龙将退出本届比赛的单打争夺,专注于男团和男双两项。与此同时,北京男队仍手握3个冲金点,将力争完成“一枚金牌”的参赛任务。在8月结束的东京奥运会上,32岁的马龙单打、团体均成功卫冕。回国并结束隔离后,马龙回到北京队进行封闭训练,备战全运会。但由于在奥运会比赛中消耗较大,回国后又经历了21天的隔离,马龙并未恢复到最佳的竞技状态。北京队总教练张雷对本报记者表示,本届全运会与奥运会间隔时间本就很短,而全运会赛期长达10天,赛程又比较密集,同时,赛地延安地处高原,球速很快,对体能消耗相对较大。球队教练组和医疗保障组及马龙本人进行多番商议后,决定将重点精力放在男团和男双项目上。不过,北京队在男单比赛中依然实力强劲。尤其绰号“大头”的王楚钦,此番将力争有所突破。21岁的王楚钦此前凭借封闭集训期间的优异表现,力压林高远、梁靖崑等主力球员拿到奥运会P卡,亦是国家队备战巴黎奥运会的重点球员之一。上届全运会,17岁的王楚钦收获季军。“‘大头’这孩子气儿一直挺足,争胜欲望非常强烈。虽然技术还比较单薄,大赛成绩、阅历之类的还差一点,但场上精神面貌非常好。”张雷希望王楚钦通过全运会的锻炼能够更快地成长,“如果他在全运会上能取得好成绩甚至夺冠,今后面对世界大赛,信心方面也能上一个台阶。”除王楚钦有望冲击男单冠军外,北京男队在双打和团体比赛中都具备冲金实力。马龙和王楚钦的组合曾在2019年世锦赛中夺冠,而两人领衔的北京男团虽与劲敌广东队相比实力略处下风,但也具备冲击对手的实力。张雷表示,马龙不参与单打竞争,也可为其他两项保存体能和精力,“队伍的目标就是拿回一枚金牌。”此外,张雷还谈到了北京女队的备战情况。他坦言,由于女单卫冕冠军丁宁已经退役,目前北京女队阵中只有3名年轻国手,此次将以锻炼队伍为主,没有成绩方面的任务。
    2021-09-13 08:42:43马龙
  • 马龙:厚积薄发铸传奇
    2012年伦敦奥运会,和队友一起夺得乒乓球男团桂冠的马龙第一次有了奥运会冠军的头衔。4年后的里约奥运会,马龙收获了男单、男团两枚金牌,成为大满贯得主。而在33岁这年,马龙在东京奥运会上再次登顶男单、男团最高领奖台。荣膺奥运会“五金王”的马龙书写了属于他的传奇。他成为奥运会乒乓球男单首个成功卫冕、首个实现乒乓球男单“双满贯”的运动员,同时凭借25个世界冠军头衔成为手握国际乒坛最多世界冠军的运动员。展望未来,马龙说他还要继续热爱的乒乓球事业:“我还是想继续打,继续享受乒乓球的乐趣。如果有一天真的不打了,我还是会从事和乒乓球有关的事情,因为我的全部都是乒乓球赋予的。我希望能够影响和激励更多人,也能让更多人喜欢上乒乓球。”自律是他成功的底色说起马龙,很多人都会竖起大拇指,夸他是自律的典范。马龙一年四季的生活轨迹主要是宿舍和训练馆的两点一线,每天的训练他来得最早、走得最晚。训练、洗澡、治疗、粘球拍、换海绵,每一个环节和细节他都有着严格的计划安排。这样十年如一日单调的重复正是马龙热爱、专注、坚守的证明。对于他的自律,主管教练秦志戬、中国乒协主席刘国梁都有着深刻的感触。2012年多特蒙德团体世乒赛前,马龙已经创造了56场连胜的纪录。尽管如此,男团决赛前秦志戬和马龙都还是很紧张。前一天晚上,秦志戬循环播放着马龙喜欢的周杰伦的歌《超人不会飞》,这首歌他听到落泪,因为他觉得歌词写得有点像马龙——背负着很多人的期待,也从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刘国梁曾在2019年发过这样一个“平平无奇”的微信朋友圈:“今天周日上午我去乒乓馆突击检查,想看看有多少人利用周日在补课。男一队只有一人在训练,30个冲下旋击中29个。这就是传说中的天才不可怕、可怕的是天才比你更努力。”刘国梁口中这个“可怕的天才”便是马龙。即使已经是大满贯得主,马龙依旧放平自己的心态和位置,周末加练在他看来不过是职业运动员该有的样子。“现在大家都越来越职业化了,到了一定年纪,训练是不需要教练盯着,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如果说优秀是一种习惯,那么马龙便是把这种习惯一以贯之的人。从东京奥运会回来的隔离期间,马龙依旧保持着规律的作息、健康的饮食以及运动习惯,弹力带、哑铃这样的小物件也在隔离期间派上了大用场,每天练上一两个小时让马龙感到“出出汗更舒服”。难得的闲暇时间,也让马龙有了静下心来思考和规划的时间。像往常每次大赛后一样,马龙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这次奥运会的总结,还调侃说:“以后老了回头看看,应该也是挺有意义的一件事。”自信是他的英雄本色还记得在2019年布达佩斯世乒赛收获男单三连冠的马龙在赛后激动地喊出“I’m made in China!(我是中国制造!)”时的情景吗?这句引发全场、全网沸腾的话语简单却坚定,“中国龙”把中国健儿为国争光的赤子之心表露无遗,更是引起了全国亿万青年的共鸣。赛场上这段激情昂扬的瞬间背后,是三天没怎么睡、满脑子都是球的马龙,赛前他压力大到干呕却呕不出。不过想要守住国乒荣耀的心给了马龙力量。“这场比赛我不仅代表我自己,更重要的是代表球队、代表中国!”正是这份爱国情怀给了“中国龙”无限动力。马龙是国乒男队的队长,更在国乒是“定海神针”般的存在。他曾告诉记者:“体育强则中国强,坚定文化自信,特别是体育文化自信对我们体育人来说尤为重要。我们要勇于面对困难,迎难而上,不惧怕挑战,未来在更多的国际赛场上勇于喊出‘我是中国制造’。”这一次是在东京,“中国龙”再次做到了。他依旧坚定着信心和对胜利的渴望,依旧做到了永不放弃、坚持到底。马龙最终在东京奥运会男单决赛中战胜樊振东,蝉联了冠军。夺冠之后他再次形容说就像“做梦”一样,甚至比之前在国际乒联总决赛上夺冠还梦得更深。“这一路走来,我们都不容易,疫情没有让这届奥运会失去颜色,反而很多场比赛,比如半决赛和铜牌争夺赛、决赛,都是精彩的。”他在赛后“比心”的手势被网友们做成了表情包。马龙说这个心送给所有支持中国乒乓球的人,也送给给予他巨大帮助的中国乒乓球队——“中国乒乓球队之所以强,不是因为某一个运动员强,而是因为我们背后有强有力的团队和国家。中国乒乓球强是因为我们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就积累了大量成功的经验,是几代乒乓球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的底蕴、我们的团队、我们的坚定造就了现在的中国乒乓球。”自强是他奋勇拼搏的最强音如此成功的马龙一路走来就是那般顺风顺水吗?当然不是!金句频出的马龙曾感慨地说:“当你身处深渊、退无可退的时候,只有向上的一条路。”马龙在职业生涯中曾经历了两个“坎”。5岁开始练球的马龙在2004年摘得世界青年锦标赛单打冠军。同年的全国锦标赛中,他一路挑落名将闯入决赛,决赛上惜负王励勤,而此时他才16岁。随后他又在全运会上获得铜牌,表现优异的他渐渐进入教练员的培养名单,也逐渐跻身主力层。2006年,18岁的马龙随队出征不莱梅世乒赛,并摘得团体冠军,首次获得世界冠军的他此后成为国乒重点培养的对象。然而马龙的成长故事并没有想象中一帆风顺,也许这正是“天将降大任”前的考验。头顶世界冠军光环的年轻的马龙被寄予了厚望,他渴望拿到世界大赛的单项冠军来证明自己。然而,2007年第一次出征世乒赛的他止步16强,接下来的2009年、2011年、2013年他都成功闯入四强,却被挡在决赛之外,这样的屡屡受挫是他始料未及的。重要转折出现在2014年。当时国乒男队主力“二王一马”退役,男队进入了“改朝换代”。当年年底的男乒世界杯上,马龙决赛3比4不敌张继科。这场惨痛失利甚至成为压垮马龙的“最后一根稻草”,内心十分痛苦的马龙甚至一度想要放弃乒乓球。然而此时刘国梁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后,建议马龙换掉用了多年的反手胶皮。在26岁这一年更换“兵器”是件风险与挑战并存的事情,不过这成就了第五次征战世乒赛的马龙在2015年苏州世乒赛上斩获男单冠军,实现了心中多年的夙愿。那一年马龙还拿下世界杯、国际乒联总决赛男单冠军,成为一年内连夺这三项桂冠的历史第一人,就这样2015年也被称为“马龙年”。如今回想起那段经历,马龙坦言:“2015年世乒赛夺冠给了我自信,对我之后各方面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从一出道,外界和教练组以及我本人都期待能够早日成为大满贯选手,但在没有达到的时候会觉得痛苦和纠结。”他还说“有人(成功)是爆发式的,有人是细水长流”,很显然,他属于后者。好在厚积薄发的马龙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时代,更创造了书写了标记为“马龙”的传奇故事。就在大家都盼望着马龙续写一个又一个传奇的时候,2018年他因伤暂离赛场,2019年他接受了手腕和膝关节手术。当时赴美进行手术前,马龙剃了个光头,寓意“从头开始”。手术后的康复是最漫长的。“做完手术腿动不了,康复动作也挺枯燥,可是心里急也没办法。不过总体感觉没有那么痛苦,因为每天都有进步的时候心态也越来越好。”马龙不喜欢说这个过程有多艰难,他总是轻描淡写地用一句“我知道自己经历了什么”来描述那段记忆。“做手术不单纯为了一届奥运会,是想再多打几年,我愿意用几个月换取3年的时间。手术是有一定的风险,但是值得冒险的。”在回归赛场的一年多里,马龙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冠军荒”的寂寥滋味。一直到2020年底的国际乒联总决赛,他才再次体会到了站上最高领奖台的畅快,也让他成为史无前例的总决赛单打“六冠王”。这次登顶赛后,马龙再次说到了他“不问终点,全力以赴”的初心。谦虚谨慎、追求完美的他即使在东京奥运会夺得两冠后还在“挑剔”:“成绩肯定可以打10分了,但发挥不是每一场都很完美,不过关键场次都打得不错,所以对自己还是比较满意。”也许刘国梁更懂他的自强与坚守——“没有什么过多的语言去评价马龙,如果大家形容为追求完美,也不过如此。他不仅仅做到了对自己的要求,也做到了所有人对他的要求,他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马龙真的很辛苦。他在各个方面都是所有人的榜样,也是体育界的财富。他不仅仅是夺得了金牌,更多的是感染了这支球队,非常不容易。”本报记者 李雪颖
    2021-08-27 08:13:23马龙
  • 马龙:志存高远 不负使命
    1995年天津世乒赛,7岁的马龙和家人一起在电视机前观看中国队与瑞典队的男团决赛。那时他已开始学乒乓球了,对于当时的情景,马龙记忆犹新:“赛场上中国队运动员虽然有时会落后,却始终没有放弃,一向不太表露情绪的我瞬间一股热血涌了上来,我也要给中国队加油,最终中国队赢了。这场比赛在我的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希望有一天我也能代表中国队出战,赢得冠军。”“在这之后我拼命地训练,参加各种比赛。”快速成长的马龙在15岁那年入选国家队,18岁他随队出征团体世乒赛并夺冠,成为世界冠军。经过一次次历练,鞍山小马逐渐成长为在世界乒坛书写历史的“中国龙”。“我是中国制造!”“我是中国制造!”2019年布达佩斯世乒赛,马龙在男单决赛战胜瑞典选手法尔克,实现三连冠。他在赛后的现场采访中喊出了这句让全场沸腾的话。面对以“黑马”之姿闯入决赛的法尔克,马龙想要捍卫国乒荣耀的心让他压力大到一度干呕。赛场上这段激情昂扬的瞬间背后,是三天没怎么睡、满脑子都是球的马龙。“这场比赛我不仅代表我自己,更重要的是代表球队,代表中国!”梦想的力量助力“中国龙”闪耀世界赛场,他要在更多的国际赛场喊出“我是中国制造”。2021年举行的东京奥运会上,马龙与许昕、樊振东合作拿到了男团冠军。男单决赛中,马龙战胜樊振东夺冠,达成了“双圈大满贯”的伟业,成为奥运会乒乓球史上男单卫冕第一人,同时拥有26个世界冠军的他成为世界乒坛史上拥有世界冠军头衔最多的选手。“当国歌响起,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一刻我感慨万千。过去5年的艰苦画面历历在目。无论单打冠军,还是团体金牌,都是我和队友、教练员,以及背后默默付出的陪练、队医、保障团队,团结一心共同奋斗出来的荣耀勋章。”在东京书写了新的篇章后,马龙感慨万千。“当你身处深渊、退无可退的时候,眼前就只剩向上的一条路。”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马龙的成长道路并非一帆风顺。2007年,19岁的马龙第一次出征单项世乒赛,止步16强。随后的2009年、2011年、2013年世乒赛,他都顺利跻身四强,却在最后一刻被挡在决赛之外。“世乒赛无缘决赛好像成了我的梦魇。2014年世界杯我又输了,我怀疑自己到了顶点,甚至想到退役。”输外战、爆冷出局、领先被反超……马龙说他“尝试了各式各样的输法”,但是无论内心多么崩溃,他依旧坚持日复一日训练。“我不想就这么认输!”马龙认定,“当你身处深渊、退无可退的时候,眼前就只剩向上的一条路。”2015年世乒赛,马龙克服心理障碍,迎来了渴望已久的胜利。随后他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拿到了男单、男团两枚金牌,在28岁那年实现了大满贯。然而,就在球迷们期盼着马龙续写一个又一个传奇的时候,因为常年的动作习惯和劳损,马龙受到左膝盖的伤病影响,在2018年暂离赛场。2019年初的两个月里,他曾4次去医院抽出膝盖里的积液。2019年8月他接受了手腕和膝关节手术。“这些年我一直在接受理疗和康复训练。8个月远离国际赛场,3个月没有碰球,那是我职业生涯里最艰难和黑暗的时刻之一。从5岁打球开始,我从未这么长时间没有碰过乒乓球。”即便面对伤病带来的折磨和挑战,马龙说:“我知道自己经历了什么。”但在他内心深处,也难免有些怀疑,也曾问过自己“我还能重新回到赛场上吗?”“乒乓球和祖国早就融入了我的骨子里。”“这么长时间不打球,反而让我感受到自己是多么热爱这项运动。”暂离赛场、只能做身体训练的日子是难熬的,但也让马龙再次坚定了初心。“那几个月里,偶尔练一次,我就特别开心。如果说2016年之前我的目标是拿冠军,那么这次伤病后,我的目标变成了能够站在我热爱的球台前,继续打球。我告诉自己,只要还有机会,我就一定要坚持训练,重新回到赛场。”回到赛场对于马龙来说是幸福的事情。“我太热爱乒乓球了。乒乓球已经成为我生命中无法替代和割舍的一部分,它就像住进了我的身体里一样。乒乓球和祖国早就融入了我的骨子里。每次看到五星红旗在国际赛场上因我而升起,都是我最幸福的时刻,我终于实现了为国争光这个小时候的梦想。”无论已经获得了多少荣誉,对于马龙来说,“每次比赛都是崭新的”。带着初心、使命,马龙在今年3月的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WTT新加坡大满贯赛男单赛场一如既往奉献了精彩对决。决赛中,他与樊振东鏖战7局才在决胜局的关键分中决出胜负。尽管最终马龙收获了亚军,但他永不放弃的拼搏精神鼓舞和激励了很多人。樊振东说:“马龙是一个特别值得敬佩的队友、对手,从我出道那时候开始马龙就是主力。他经历了很多成功、挫折,依旧对赛场保持着简单的热爱。我要向他学习的不光是在球场上的技战术,还有他对球场纯粹的热爱,这些都是我要努力向他接近的地方。”马龙则与球迷约定“下一个赛场见”,“我很珍惜这次比赛机会,尤其是能够在决赛中对阵樊振东,希望展示自己的技术水平。恭喜小胖获得了最后的冠军,他的表现值得。我也满意这次自己的表现,虽然有些遗憾,但也拼尽了全力。这是竞技体育最大的魅力,不到最后一刻不确定谁是冠军。下一个赛场见,中国队加油。”正如马龙所言:“只要心怀热爱,永远都是当打之年!”马龙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热爱:“中国乒乓球队一代又一代的队员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把这颗小球传承,作为中国乒乓球队的一员,我能做到的就是不问终点,全力以赴。”本报记者  李雪颖
    2022-05-10 08:41:22马龙
  • 捍卫与传承,交织成后东京奥运时代的马龙
    中新社延安9月26日电 题:捍卫与传承,交织成后东京奥运时代的马龙中新社记者 王禹25日晚,全运会乒乓球男双颁奖仪式后,从最高领奖台走下的王楚钦和马龙,拿起手机以自拍的方式,记录着属于他们的荣耀时刻。两人一前一后,莞尔而笑。画面定格,马龙的第五次全运会之旅,就此行至终点。昔日,年少的马龙也曾站在“大哥”马琳、王励勤的身边,憧憬踏上一条通往属于自己的“传奇”之路。如今,18年国家队生涯,手握25个世界冠军,成就双圈大满贯,马龙与岁月竞跑着,慕然起身前方已无身影。东京奥运会结束后,刘国梁评价马龙“完美不过如此”。马龙也说从职业生涯和成绩来说,自己已经做到了该做的。但从全运会赛场的抉择来看,马龙想要做的还有更多。来到陕西全运会,在个人荣誉上已经登峰造极的马龙,在评估身体状况后选择出战男团和男双——两项与队友并肩作战的比赛。于是,32岁的马龙与21岁的王楚钦再次携手出战。两人年龄相差11岁,跨越近三个奥运周期。一个更为具体的对比——当马龙2003年进入国家队时,王楚钦仅3岁。正是这样一对具有时代感的新老搭档,从布达佩斯世乒赛夺取男双金牌,到共同登上全运会的最高领奖台;从东京奥运会周期,一起走进巴黎奥运周期。想要成为传奇,个中艰苦无需讳言。天赋、坚毅、勤奋和运气,缺一样都无法站上巅峰。马龙一路走来,深知其中的艰险与不易。“竞技体育有输有赢,不到最后一球不知道结果什么样”这句话被他时常提起,用来宽慰和激励在男团中失利的队友,“团体赛以后,大家也是重新调整,在单项当中争取最好的成绩。”本届全运会,王楚钦曾坦言由于伤病等客观因素的困扰,一度让自己士气低沉,面对每一场比赛都心里没底。也正是在此期间,马龙在接受采访时毫不掩饰对师弟的赞赏,为其树立信心。马龙说,落后再赢回来,是一个成功运动员的必经之路;谈及两个人的搭档,他也表示王楚钦近两年的进步有目共睹,“我并不觉得是我带着他,更多的是我们两个人互补。王楚钦现在已经是中国乒乓球队的主力,已经有担当的能力。”广东与北京之间的男团决赛,马龙在手握5个赛点的情况下被樊振东逆转获胜,再度错失自己的首个全运男团冠军。尽管心有遗憾,但他在赛后发布会上依旧大度地表示,樊振东配得上这场胜利。马龙与樊振东在赛场外亲密无间,赛场相遇同样会全力以赴。两人之间的强强对话,也在过去数年中造就无数经典瞬间。对于樊振东而言,马龙是标杆,更是立志超越的对象,“每一次我跟他打都非常渴望胜利。”全力争胜,同样是马龙职业生涯一以贯之的信念。而他的坚持与拼搏,本身就已是榜样。东京奥运结束后,马龙曾表示自己要尝试享受乒乓球运动。但再次站上赛场,或是天性使然,他心中的第一目标依然是赢下比赛。“既然拿起球拍,我就会认认真真对待每一场球,珍惜自己在场上的每一刻。享受比赛只是自己的向往,希望用新的心态面对东京奥运会后的时期。但竞技体育还是争取胜利,我在场上也是始终以拿下比赛为第一目标。”无论在赛场上参与角逐,或是带领年轻小将走向成熟,正是马龙的毫无保留,才铸就了他如今的地位。渴望胜利与享受比赛,捍卫荣耀与传承希望,也共同交织成后东京奥运时代的马龙。(完)
    2021-09-26 11:03:37马龙
  • 搭档王楚钦男双夺冠 马龙:珍惜在场上的每一刻
    十四运会乒乓球男双决赛是两对北京组合的德比战,世乒赛冠军组合马龙/王楚钦以总比分4比0击败闫安/徐晨皓,获得冠军。对北京队来说,乒乓球男子双打决赛是一份稳稳的幸福——上午进行的男双半决赛中,马龙/王楚钦4比0横扫黑龙江队的徐瑛彬/曹巍晋级决赛,闫安/徐晨皓则以4比2战胜上海队的尚坤/赵子豪,北京队提前包揽冠亚军。决赛首局,马龙/王楚钦开局就完全限制住闫安/徐晨皓,以11比4先拔头筹。第二局双方争夺激烈,比分紧咬,马龙/王楚钦一度5比8落后,但闫安/徐晨皓没能把握优势,进攻方面连续失误,马龙/王楚钦把比分追至9平、10平,在11平后,马龙/王楚钦再拿2分,以13比11再赢一局。第三局马龙/王楚钦开局不利,以1比5的大比分落后。在场上比分变为5比10后,马龙/王楚钦进入疯狂追分模式,连得7分以12比10逆转获胜。第四局马龙/王楚钦乘胜追击,开局便取得大比分领先优势,但闫安/徐晨皓放开手脚追到8平,9比10后马龙/王楚钦连得3分,以12比10锁定胜局。赛后,马龙表示,在竞技赛场,每一位运动员都希望争取胜利,以拿冠军为第一目标,拿到冠军这一刻,自己确实享受到了比赛。虽然大比分4比0,但本场比赛双方打得颇为胶着,马龙/王楚钦甚至一度被动,第二局、第三局都是在大比分落后情况下奋起直追最后逆转。复盘追分逆转的过程,马龙表示,在赛场上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即使是落后很多,也要坚持去拼,多赢一分就多给对手一些压力。“只要坚持就有机会,之前团体赛我和樊振东的比赛,他在落后的情况下一直拼,最后才能逆转,王楚钦和徐瑛彬的比赛,王楚钦也是坚持不放弃才取得胜利。”谈起搭档王楚钦,马龙认为两个人在打法上形成互补,“王楚钦的双打能力大家有目共睹,我并不觉得是我带着他,更多的是两个人的互补。回看半决赛和决赛,你会发现他的质量球和冲击力更多一些,我更多是减少无谓失误,控制局面。王楚钦是国家队重点队员,我觉得他已经有担当的能力,相信他未来可期。”谈及全运会后的规划,马龙表示,既然拿起球拍,我就会认认真真对待每一场球,珍惜自己在场上的每一刻。本报记者 丰佳佳
    2021-09-26 08:07:28马龙
  • 马龙放弃全运会单打卫冕 将专注于团体和双打比赛
    本报讯(记者 王笑笑)北京乒乓球队目前正在先农坛体校积极备战即将打响的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本报记者昨天获悉,全运会男单卫冕冠军马龙将退出本届比赛的单打争夺,专注于男团和男双两项。与此同时,北京男队仍手握3个冲金点,将力争完成“一枚金牌”的参赛任务。在8月结束的东京奥运会上,32岁的马龙单打、团体均成功卫冕。回国并结束隔离后,马龙回到北京队进行封闭训练,备战全运会。但由于在奥运会比赛中消耗较大,回国后又经历了21天的隔离,马龙并未恢复到最佳的竞技状态。北京队总教练张雷对本报记者表示,本届全运会与奥运会间隔时间本就很短,而全运会赛期长达10天,赛程又比较密集,同时,赛地延安地处高原,球速很快,对体能消耗相对较大。球队教练组和医疗保障组及马龙本人进行多番商议后,决定将重点精力放在男团和男双项目上。不过,北京队在男单比赛中依然实力强劲。尤其绰号“大头”的王楚钦,此番将力争有所突破。21岁的王楚钦此前凭借封闭集训期间的优异表现,力压林高远、梁靖崑等主力球员拿到奥运会P卡,亦是国家队备战巴黎奥运会的重点球员之一。上届全运会,17岁的王楚钦收获季军。“‘大头’这孩子气儿一直挺足,争胜欲望非常强烈。虽然技术还比较单薄,大赛成绩、阅历之类的还差一点,但场上精神面貌非常好。”张雷希望王楚钦通过全运会的锻炼能够更快地成长,“如果他在全运会上能取得好成绩甚至夺冠,今后面对世界大赛,信心方面也能上一个台阶。”除王楚钦有望冲击男单冠军外,北京男队在双打和团体比赛中都具备冲金实力。马龙和王楚钦的组合曾在2019年世锦赛中夺冠,而两人领衔的北京男团虽与劲敌广东队相比实力略处下风,但也具备冲击对手的实力。张雷表示,马龙不参与单打竞争,也可为其他两项保存体能和精力,“队伍的目标就是拿回一枚金牌。”此外,张雷还谈到了北京女队的备战情况。他坦言,由于女单卫冕冠军丁宁已经退役,目前北京女队阵中只有3名年轻国手,此次将以锻炼队伍为主,没有成绩方面的任务。
    2021-09-13 08:42:43马龙
  • 马龙:厚积薄发铸传奇
    2012年伦敦奥运会,和队友一起夺得乒乓球男团桂冠的马龙第一次有了奥运会冠军的头衔。4年后的里约奥运会,马龙收获了男单、男团两枚金牌,成为大满贯得主。而在33岁这年,马龙在东京奥运会上再次登顶男单、男团最高领奖台。荣膺奥运会“五金王”的马龙书写了属于他的传奇。他成为奥运会乒乓球男单首个成功卫冕、首个实现乒乓球男单“双满贯”的运动员,同时凭借25个世界冠军头衔成为手握国际乒坛最多世界冠军的运动员。展望未来,马龙说他还要继续热爱的乒乓球事业:“我还是想继续打,继续享受乒乓球的乐趣。如果有一天真的不打了,我还是会从事和乒乓球有关的事情,因为我的全部都是乒乓球赋予的。我希望能够影响和激励更多人,也能让更多人喜欢上乒乓球。”自律是他成功的底色说起马龙,很多人都会竖起大拇指,夸他是自律的典范。马龙一年四季的生活轨迹主要是宿舍和训练馆的两点一线,每天的训练他来得最早、走得最晚。训练、洗澡、治疗、粘球拍、换海绵,每一个环节和细节他都有着严格的计划安排。这样十年如一日单调的重复正是马龙热爱、专注、坚守的证明。对于他的自律,主管教练秦志戬、中国乒协主席刘国梁都有着深刻的感触。2012年多特蒙德团体世乒赛前,马龙已经创造了56场连胜的纪录。尽管如此,男团决赛前秦志戬和马龙都还是很紧张。前一天晚上,秦志戬循环播放着马龙喜欢的周杰伦的歌《超人不会飞》,这首歌他听到落泪,因为他觉得歌词写得有点像马龙——背负着很多人的期待,也从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刘国梁曾在2019年发过这样一个“平平无奇”的微信朋友圈:“今天周日上午我去乒乓馆突击检查,想看看有多少人利用周日在补课。男一队只有一人在训练,30个冲下旋击中29个。这就是传说中的天才不可怕、可怕的是天才比你更努力。”刘国梁口中这个“可怕的天才”便是马龙。即使已经是大满贯得主,马龙依旧放平自己的心态和位置,周末加练在他看来不过是职业运动员该有的样子。“现在大家都越来越职业化了,到了一定年纪,训练是不需要教练盯着,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如果说优秀是一种习惯,那么马龙便是把这种习惯一以贯之的人。从东京奥运会回来的隔离期间,马龙依旧保持着规律的作息、健康的饮食以及运动习惯,弹力带、哑铃这样的小物件也在隔离期间派上了大用场,每天练上一两个小时让马龙感到“出出汗更舒服”。难得的闲暇时间,也让马龙有了静下心来思考和规划的时间。像往常每次大赛后一样,马龙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这次奥运会的总结,还调侃说:“以后老了回头看看,应该也是挺有意义的一件事。”自信是他的英雄本色还记得在2019年布达佩斯世乒赛收获男单三连冠的马龙在赛后激动地喊出“I’m made in China!(我是中国制造!)”时的情景吗?这句引发全场、全网沸腾的话语简单却坚定,“中国龙”把中国健儿为国争光的赤子之心表露无遗,更是引起了全国亿万青年的共鸣。赛场上这段激情昂扬的瞬间背后,是三天没怎么睡、满脑子都是球的马龙,赛前他压力大到干呕却呕不出。不过想要守住国乒荣耀的心给了马龙力量。“这场比赛我不仅代表我自己,更重要的是代表球队、代表中国!”正是这份爱国情怀给了“中国龙”无限动力。马龙是国乒男队的队长,更在国乒是“定海神针”般的存在。他曾告诉记者:“体育强则中国强,坚定文化自信,特别是体育文化自信对我们体育人来说尤为重要。我们要勇于面对困难,迎难而上,不惧怕挑战,未来在更多的国际赛场上勇于喊出‘我是中国制造’。”这一次是在东京,“中国龙”再次做到了。他依旧坚定着信心和对胜利的渴望,依旧做到了永不放弃、坚持到底。马龙最终在东京奥运会男单决赛中战胜樊振东,蝉联了冠军。夺冠之后他再次形容说就像“做梦”一样,甚至比之前在国际乒联总决赛上夺冠还梦得更深。“这一路走来,我们都不容易,疫情没有让这届奥运会失去颜色,反而很多场比赛,比如半决赛和铜牌争夺赛、决赛,都是精彩的。”他在赛后“比心”的手势被网友们做成了表情包。马龙说这个心送给所有支持中国乒乓球的人,也送给给予他巨大帮助的中国乒乓球队——“中国乒乓球队之所以强,不是因为某一个运动员强,而是因为我们背后有强有力的团队和国家。中国乒乓球强是因为我们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就积累了大量成功的经验,是几代乒乓球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的底蕴、我们的团队、我们的坚定造就了现在的中国乒乓球。”自强是他奋勇拼搏的最强音如此成功的马龙一路走来就是那般顺风顺水吗?当然不是!金句频出的马龙曾感慨地说:“当你身处深渊、退无可退的时候,只有向上的一条路。”马龙在职业生涯中曾经历了两个“坎”。5岁开始练球的马龙在2004年摘得世界青年锦标赛单打冠军。同年的全国锦标赛中,他一路挑落名将闯入决赛,决赛上惜负王励勤,而此时他才16岁。随后他又在全运会上获得铜牌,表现优异的他渐渐进入教练员的培养名单,也逐渐跻身主力层。2006年,18岁的马龙随队出征不莱梅世乒赛,并摘得团体冠军,首次获得世界冠军的他此后成为国乒重点培养的对象。然而马龙的成长故事并没有想象中一帆风顺,也许这正是“天将降大任”前的考验。头顶世界冠军光环的年轻的马龙被寄予了厚望,他渴望拿到世界大赛的单项冠军来证明自己。然而,2007年第一次出征世乒赛的他止步16强,接下来的2009年、2011年、2013年他都成功闯入四强,却被挡在决赛之外,这样的屡屡受挫是他始料未及的。重要转折出现在2014年。当时国乒男队主力“二王一马”退役,男队进入了“改朝换代”。当年年底的男乒世界杯上,马龙决赛3比4不敌张继科。这场惨痛失利甚至成为压垮马龙的“最后一根稻草”,内心十分痛苦的马龙甚至一度想要放弃乒乓球。然而此时刘国梁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后,建议马龙换掉用了多年的反手胶皮。在26岁这一年更换“兵器”是件风险与挑战并存的事情,不过这成就了第五次征战世乒赛的马龙在2015年苏州世乒赛上斩获男单冠军,实现了心中多年的夙愿。那一年马龙还拿下世界杯、国际乒联总决赛男单冠军,成为一年内连夺这三项桂冠的历史第一人,就这样2015年也被称为“马龙年”。如今回想起那段经历,马龙坦言:“2015年世乒赛夺冠给了我自信,对我之后各方面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从一出道,外界和教练组以及我本人都期待能够早日成为大满贯选手,但在没有达到的时候会觉得痛苦和纠结。”他还说“有人(成功)是爆发式的,有人是细水长流”,很显然,他属于后者。好在厚积薄发的马龙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时代,更创造了书写了标记为“马龙”的传奇故事。就在大家都盼望着马龙续写一个又一个传奇的时候,2018年他因伤暂离赛场,2019年他接受了手腕和膝关节手术。当时赴美进行手术前,马龙剃了个光头,寓意“从头开始”。手术后的康复是最漫长的。“做完手术腿动不了,康复动作也挺枯燥,可是心里急也没办法。不过总体感觉没有那么痛苦,因为每天都有进步的时候心态也越来越好。”马龙不喜欢说这个过程有多艰难,他总是轻描淡写地用一句“我知道自己经历了什么”来描述那段记忆。“做手术不单纯为了一届奥运会,是想再多打几年,我愿意用几个月换取3年的时间。手术是有一定的风险,但是值得冒险的。”在回归赛场的一年多里,马龙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冠军荒”的寂寥滋味。一直到2020年底的国际乒联总决赛,他才再次体会到了站上最高领奖台的畅快,也让他成为史无前例的总决赛单打“六冠王”。这次登顶赛后,马龙再次说到了他“不问终点,全力以赴”的初心。谦虚谨慎、追求完美的他即使在东京奥运会夺得两冠后还在“挑剔”:“成绩肯定可以打10分了,但发挥不是每一场都很完美,不过关键场次都打得不错,所以对自己还是比较满意。”也许刘国梁更懂他的自强与坚守——“没有什么过多的语言去评价马龙,如果大家形容为追求完美,也不过如此。他不仅仅做到了对自己的要求,也做到了所有人对他的要求,他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马龙真的很辛苦。他在各个方面都是所有人的榜样,也是体育界的财富。他不仅仅是夺得了金牌,更多的是感染了这支球队,非常不容易。”本报记者 李雪颖
    2021-08-27 08:13:23马龙
马龙

马龙,1988年10月20日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市,中国男子乒乓球队运动员,乒乓球奥运冠军。2014年任中国乒乓男队队长,乒坛史上第10位大满贯选手 ,首位集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亚运会、亚锦赛、亚洲杯、巡回赛总决赛、全运会单打冠军于一身的超级全满贯男子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