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经济热起来
以文化为牵引,借助冬奥会契机,推动冰雪运动和其他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冰雪旅游的服务品质和产品丰富度,让更多消费者在参与冰雪运动和冰雪休闲中收获满意,为冰雪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动能。
危机中觅新机——2020体育产业重回“赛道”
面对疫情带来的挑战与困境,体育产业从业者努力重回“赛道”,于危机中觅新机,在挑战中谋发展。
健身房“跑路”不止 预付费怪象亟待整顿
本是朝阳产业的健身房,却在办卡、扩张、倒闭、维权的“剧本”中恶性循环。
“冷冰雪”成“热经济” 成都冰雪运动受热捧
成都市围绕不断实现“体育+旅游”融合,促进体育旅游产业发展。
中国体育产业:新变局与新机遇
如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寻找新机遇,是中国体育产业人必须面对的课题。
上海400余家门店将实行“健身会员卡办卡七天冷静期”
12月28日,《上海市体育健身行业会员服务合同示范文本(2021版)》(以下简称《会员服务合同》)正式发布。首批15个上海主要健身品牌的400余家门店率先承诺履行使用《会员服务合同》。
化“危”为“机” 体育产业未来更精彩
“过去12年,体育用品业几乎每年都跑赢GDP增长率,相信作为最具消费增量潜力的体育用品业,今年整体增幅不会低于1.5%。”罗杰说。
体育消费撬动“双11”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全民健身热情迸发,产业发展坚冰融化,体育消费正走向快车道、催生新形态。
政策解读:上海体育新目标“三十而立”的背后
从2015年开始就第一次提出“建设全球体育城市”的概念, “三十而立”的这新三十年目标背后,是上海独具一格的体育发展之路。
体育产业发展再获助推力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 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后,引发体育产业尤其是体育用品制造业从业者的关注。
体育赛事在辽宁省各地逐步恢复
在营口市奥体中心体育馆进行为期7天的赛会制比赛。本次比赛参赛队伍有12支,共有101名运动员和16名教练员参加。
广东的经济最强区,为何把最好的空间给了体育?
事实上,场地仅仅是全民健身的“硬件”基础,满足群众日益增长和多样化的运动需求,更要把内容的“软件”做好。
中国转播商开始争夺国际体育赛事议价权
体育赛事版权市场回归理性,是疫情后国内体育产业最大的趋势之一;中国的转播商开始争夺国际体育赛事转播议价权。
克服疫情影响 滑雪产业复苏进入“快车道”
疫情对滑雪产业的巨大影响已不可避免,如何提升滑雪行业在非雪季的生存能力、如何在下一个雪季迎回更多消费者,成为现阶段滑雪从业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篮球产业迭代升级,“CBA2.0”依然在路上
“CBA2.0”是一个全面的过程,目标是打造真正有社会影响力的顶级职业联赛,为球迷打造一个他们真正愿意消费的休闲娱乐产品。
政府搭台 企业唱戏 全民健身日拉动体育消费
8月8日“全民健身日”前后,北京、山东、安徽、江西等地举办了形式多样的体育消费节、体育夜市,发放体育消费券,以重振体育消费市场,推动体育企业复工复产。
激活、重生——CBA复赛带动职业篮球产业复苏
随着联赛的复赛,以“激活”、“重生”为主题词,职业篮球产业链上的从业者们也逐渐找回正常的轨道。
重振体育消费市场:北京将举办“8.8北京体育消费节”
北京市体育局副局长杨海滨介绍,首届“8.8北京体育消费节”将于8月1日启动,活动分“线上买”“线上订”“线上赛”三大板块。
《财富》中国500强公布 这些企业涉足体育产业
但在《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中,只有安踏和申洲国际两家体育上市公司入围。
将“转型”写入基因——疫情下中国体育产业的探索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正欲大展宏图的中国体育产业遭到闷头一棒。
颜丙涛:每打一轮大师赛都是一个新的开始
专访首位"00后"斯诺克大师赛冠军颜丙涛
在以色列踢球的中国女足小将韩慧敏
潘晓婷:希望和台球一起乘风破浪
斯诺克大师赛颜丙涛逆转罗伯逊进8强
探访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
专访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主任范广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