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业 > 正文
长三角智慧体育大赛赋能科创体育新生态
2025-11-27 09:18:25来源:中国体育报编辑:张津铭

  当“体育”遇上“智慧”,一场跨越地域、链接未来的产业革新正在长三角悄然发生。11月25日,以“科技赋能体育 智慧引领未来”为主题的首届长三角智慧体育创新创业大赛暨第三届合肥智慧体育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安徽省合肥市举行。本次赛事由安徽省、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体育局和合肥市政府联合主办,合肥市体育局、合肥高新区管委会承办。

  作为长三角区域智慧体育产业协同的重要纽带,本届大赛在传承前两届合肥智慧体育创新创业大赛积累的产业基础上,以更广阔的视野搭建跨区域交流平台。赛事筹备历时两个月,自今年8月在上海启动后,途经杭州、南京两座长三角核心城市。历经启动、报名、初赛、复赛的层层筛选,于11月25日迎来巅峰对决,最终见证金、银、铜奖团队诞生,并推动优质项目签约落地,全程贯穿“长三角联动、全链条赋能”核心思路。

  这场大赛的协同效应体现在数据与格局的双重突破:报名项目数量较上届增长约17.5%,每个项目背后都凝聚着创业者的热血与产业的期待;辐射范围横跨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等20余个省区市,覆盖合肥、南京、杭州等30余个城市,其中长三角地区报名占比约65%,安徽省外报名占比超60%,地域界限在创新热情中被打破;更首次迎来海外项目参与,新加坡团队携“新加坡品牌运营、中国市场深耕”模式亮相,彰显赛事的国际吸引力与长三角体育产业的全球辐射力。

  零门槛强服务 激活创新内生动力

  本届大赛面向全国智慧体育相关企业及核心团队不少于3人的创业团队开放,全程推行“零报名费”政策,并为准入决赛者提供食宿、交通接驳及专业辅导等一站式服务,最大程度降低创业团队参与门槛。

  在赛程与激励设置上,大赛遵循科学严谨原则。历经启动仪式、线上报名、资格筛选(初赛)、线上答辩(复赛)至线下决赛五个阶段,总奖金达35万元。对金、银、铜奖及优秀奖项目不仅授予奖杯与证书,更提供专属落地政策支持,全方位激发创新活力。

  本届大赛共收到208个项目申请,涵盖96家企业与112个创业团队,创新浪潮席卷全国,充分印证了其作为长三角一体化体育产业协同平台的强大辐射力与号召力。本次大赛金奖得主武汉市海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赛后表示:“我们研发METT运动康复机器人,旨在破解运动损伤康复领域的‘卡脖子’问题,通过基于诺贝尔奖成果的精准热疗技术,为运动爱好者、职业运动员及慢性疼痛患者提供更优解决方案。”他特别提到,选择参赛正是看中大赛作为全国首个智慧体育专项赛事的专业性与影响力,“从赛前商业计划书辅导、投资对接会到决赛高效签约环节,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合肥‘科创名城’的产业基础与营商温度,为项目技术推广和资源对接打开了全新局面。”

  众多参赛团队也纷纷表示,赛事不仅是一次竞技比拼,更是一次资源对接、能力提升的成长之旅,“零门槛”的参与政策让初创团队无需顾虑成本压力,全流程的专业服务则让创新之路走得更稳、更远。

  重转化促落地 赋能产业高质量升级

  作为深入贯彻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抓手,智慧体育创新创业大赛的连续举办,始终以“挖掘优质项目、推动成果转化、赋能产业升级”为核心使命,既是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具体实践,更是服务健康中国、体育强国战略的生动探索。

  赛事精准聚焦体育产业创新模式,着力挖掘孵化质量高、应用性强、具备落地潜力的智慧体育项目与创意,推动优秀成果在更广领域共享转化。回顾往届,赛事已成功吸引超400家企业参赛,部分获奖企业落地合肥高新区,不仅为优质企业与创业团队提供了展示舞台和实质性政策支持,更搭建起创新成果交流转化的优质平台。这些落地项目涵盖运动康复、智能场馆运营、体育大数据分析等多个细分领域,通过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的智慧体育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北京体育大学中国体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鲍明晓表示,赛事精准对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核心方向,既为智慧体育创新主体提供了高水平展示交流平台,更通过区域协同促进技术、人才、资本等创新要素优化配置。“正如海沁医疗等新兴团队,通过赛事成功对接产业资源与政策支持,充分印证了赛事在激发产业活力、释放消费潜力中的重要作用。”在鲍明晓看来,智慧体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成果的高效转化,而赛事正是搭建了这样一个桥梁,让实验室里的技术能够快速走向市场,让创业团队的创意能够真正落地生根。

  跨区域聚合力 构建协同发展新生态

  值得一提的是,合肥高新区以赛为媒,构建“选、育、落、长”全链条服务体系,让赛事成果持续转化为产业动能。赛前设“硬门槛”——严格资格审查;赛后配“贴身管家”——精准跟踪服务,形成“引进—培育—落地—成长”闭环。园区同步出台《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若干政策措施》,整合项目、平台、政策、资本全要素,打造“拎包入驻”式产业生态。往届获奖企业已在此扎根,成为区域体育科技的新生力量。正如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卫炜所言:“搭平台的核心是聚企业、聚资源。”凭借配套、环境与政策“三位一体”优势,合肥高新区正把赛事“流量”变产业“留量”,为合肥“科创名城”源源不断注入智慧体育产业新动能。

  从优质项目的“孵化器”、资源整合的“连接器”,到成果转化的“加速器”、城市形象的“展示窗”,这场赛事的举办,不仅是一次比赛的收官,更是“科技、产业、人才、资本”深度融合的生动写照。它以实际行动证明了对激发区域创新潜能、优化体育产业结构、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深远意义。展望未来,随着更多创新种子在此赛事中生根发芽,长三角乃至中国的智慧体育产业必将迎来更加波澜壮阔的发展新篇。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