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篮球 > 正文
十五运会篮球赛事书写项目发展新篇章
2025-11-27 09:25:28来源:中国体育报编辑:张津铭

  十五运会篮球比赛日前收官。这场覆盖竞技体育与群众项目共15个组别的顶级赛事,汇聚了全国24个省区市的代表队,既是对中国篮球近年来发展成果的一次阶段性检阅,也为国家队蓄力国际赛场提供了宝贵的练兵机会。从人才梯队的逐步完善到赛事运行体系日渐成熟,从年轻球员崭露头角到教练、裁判队伍升级、提升,全运会舞台清晰勾勒出中国篮球积极向好的发展态势,同时直面发展短板,为后续高质量发展锚定了明确方向。

  本届全运会篮球赛场最亮眼的成果之一,在于促进了可持续人才培养链条的构建。赛事设置3个年龄组,让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的高水平运动员尽数登上全运舞台。更令人欣喜的是,赛场上涌现出一批“跳级生”,“16岁的孩子去打U18的比赛,18岁的孩子去打U22的比赛,这些特别突出的年轻球员正在冲击更高年龄段的位置。”中国篮协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年轻苗子以过硬实力打破传统年龄格局,在更高强度的对抗中锤炼自我、展示潜能。与此同时,各参赛球队的技战术风格正加速与国际接轨,三分球和篮下出手占比显著提升,更加契合当前国际篮球的主流发展趋势。

  全运会的赛事数据,直观地呈现了中国篮球的进步与差距。“从相关数据可以看出,U18年龄组赛事激烈程度度量值达到0.78至0.8的国际理想值,较去年三大球运动会提升了23个百分点。”该负责人表示,“这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赛事质量和球员水平的稳步提升。”但不容忽视的是,强弱悬殊的问题依然突出,成年组男子场均分差高达22.7分,女子组更是达到32.3分,男子数据远高于CBA联赛的13.6分和亚洲杯的17.9分。“各地篮球水平发展不均衡是我们未来需要重点弥补的方向。”

  赛事运行体系的标准化建设日渐完善,为赛事顺利进行提供坚实保障。中国篮协始终将赛风赛纪视为赛事正常平稳运行的基础,在资格赛阶段就对违规球员、教练果断实施禁赛处罚,形成强力震慑;决赛阶段通过赛前联席会逐项明确要求,确保各参赛队伍依规参赛,赛事全程平稳推进。同时,中国篮协专门制定《赛事指挥体系》,涵盖“赛风赛纪”“舆情应急”等五大核心板块,配套出台《比赛监督工作内容及流程》《申诉处理流程》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让六个决赛赛区和群众赛事实现了标准一致、流程一致的规范化运行。

  赛制改革更是本届赛事的一大亮点,篮球成年组赛事分组从两组改为三组,晋级机制随之优化:三个小组前两名和两个最好的第三名获得晋级资格。这一规则促使各队在预赛阶段便全力以赴,即便同为小组第一,仍需依据得失分率和整体成绩排定名次,再通过抽签确定交叉对位,赢球越多排名越靠前、对位优势越明显,激活了每一场比赛的竞技价值。“按小分决定淘汰赛落位,确保每一分都有价值。”该负责人强调。

  裁判队伍的成长,为中国篮球注入了新生力量。本届赛事共选派216名裁判,其中五人篮球裁判189名、三人篮球裁判27名。中国篮协借全运会契机实施裁判精英培养计划,致力于“发掘一批未来5至10年能登上国际赛场的裁判苗子”。为保证十五运会执裁工作平稳顺利推进,中国篮协采用了“分档次抽签、按赛事重要度匹配 A、B、C 级裁判组合”,以及“节间提示、半场小结、赛后监评”的全流程指导机制。此外,中国篮协于11月2日至7日在广东东莞分两期举办十五运会篮球项目技术官员培训班,邀请国际篮联裁判讲师,为20名裁判讲师及137名裁判员开展专项培训,进一步夯实了技术官员的专业能力。教练层面同样焕发新气象,一批年轻教练熟练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分析球员表现,广东、浙江等篮球强队积极引进外籍助理教练,“中外结合的培养模式已渗透到青少年篮球领域,为球队技战术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该负责人表示。

  十五运会还在多个维度上为国家队建设提供参考和助益。赛会制的环境,全方位磨练了球员的体能储备、心理调整与临场应变能力。国家队教练组驻留各赛区,近距离考察选材,为国家队备战筛选人才。“不少省区市投入青训,能保障国家队未来有源源不断的人才供给。”该负责人强调。全运会结束后,中国篮协还将发布专项数据报告,着力发掘那些直观表现不突出、但经数据分析后潜力显著的球员,为国家队储备更多后备力量。黄江惟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